积特征,提出了中国海相盆地“时间窗”及“极旱事件成钾”模式。基于中新生代特提斯域中国小陆块运动、碰撞动力学、主要海盆的成盆机制、蒸发岩沉积特征、物质来源及古气候特征等深入研究,建立了东特提斯域小陆块成钾模式——“碰撞-湖链”成钾模式,为指导区域找钾提供理论依据。 ......
位素组成。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是:(1)发现该盆地盐泉水的高矿化度与晚白垩-古近纪含盐地层密切相关,盐泉水起源于晚白垩-古近纪蒸发岩;(2)根据地热温标估算了热泉、冷泉和盐泉水的热储温度,分别为65.5–144.1°C, 37.8–64.4°C,以及65.1–109.0 °C;(3)......
大规模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9年开始,焦鹏程带领项目组成员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展开了地貌及新构造解译、盆地结构、盐类矿物学、蒸发岩地层地球化学、抽水试验及富水性研究,并进行了钾盐成因机理分析和深部资源量估算,最终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 ——首次将重......
前,资源所国家973计划“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项目第七课题组成员,对塔里木盆地喀什地区等中、新生代小型残留海盆内出露的蒸发岩地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科学考察和野外采样工作。 中生代以来,受特提斯洋发展、演化的影响,同处特提斯构造域北缘的中亚及中......
和2~3个创新团队,为西部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据介绍,我国以陆相盐湖卤水钾矿为主,而世界大型、超大型钾盐矿主要为海相。我国古海相蒸发岩盆地众多,有成钾显示。科学家认为,从陆相转移至海相是我国实现找钾突破的必然途径。活动小陆块成钾是中国海相成钾核心问题。项目将根据......
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一是构造—气候耦合与巨量盐类沉积的响应机制;二是盐类沉积建造期后改造、再成钾与保存机制。项目将针对中国古代海相、海陆交互相蒸发岩盆地的地质构造特殊性,创立适合中国构造背景的“陆块成钾”理论框架,为我国海相找钾突破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