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202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下降。持续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提前实现五年攻坚行动防控目标,美国白蛾发生面积连续7年下降。分别完成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积840万公顷、786.6万公顷,除治互花米草3.3万公顷。   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研究制定“4+2”林草重点改革实施方案和21条......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503/t20250312_782464.html    发布时间:2025.03.12 14:58:00
  2.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生物制药等领域产业化应用。要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指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

    https://www.cgs.gov.cn/xwl/zfw/202109/t20210930_681897.html    发布时间:2021.09.30 10:52:00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

    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着力解决草原保护修复科技支撑能力不足问题。加强草品种选育、草种生产、退化草原植被恢复、人工草地建设、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建立健全草原保护修复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草原学科建设和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加强草原重点实验室、长期科研基......

    https://www.cgs.gov.cn/xwl/zfw/202103/t20210331_667306.html    发布时间:2021.03.31 09:36:00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施建设。统筹安排国有林区林场管护用房、供电、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国有林区林场道路建设。加强森林管护、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现代化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大对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和后备资源培育的支持力度。   (十五)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财政支持等政策......

    https://www.cgs.gov.cn/xwl/zfw/201907/t20190724_487842.html    发布时间:2019.07.24 09:30:00
  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然生态系统修复。建设生态廊道、开展重要栖息地恢复和废弃地修复。加强野外保护站点、巡护路网、监测监控、应急救灾、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疫源疫病防控等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促进自然保育、巡护和监测的信息化、智能化。配置管理队伍的技术装备,逐......

    https://www.cgs.gov.cn/xwl/zfw/201906/t20190627_485464.html    发布时间:2019.06.27 09:48:00
  6.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对276处地灾点编制了防灾预案,10处典型滑坡、8处典型泥石流、10处典型崩塌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有的已采取工程、生物防治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此外,《地质与农业》、《涪陵榨菜优质原因》、《四川省农业地质条件与柑橘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研究》等专项,都从......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80788.html    发布时间:2012.10.31 10:47:48
  7. 殷跃平: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思考

    法治理,如绵竹文家沟滑坡,我建议首先应该在堆积体上削坡,放缓坡度,这是治理滑坡的手段,再在沟内做钢筋混凝土支挡,并配合排水设施和生物防治,使各种手段综合发挥作用。     现在泥石流的防治标准还用的是防洪标准,而山洪和泥石流完全不一样,泥石流密度很大......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7082.html    发布时间:2010.09.30 11:53:55
  8. 地灾防治,需要怎样的科技支撑体系?

    实时性和科学性,提高预报预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加强地灾防治技术的研究。在锚固技术、新型抗滑支挡结构、地下排水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加强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开发配套的施工机具。   石菊松:除此之外,我认为,还要加强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研......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6266.html    发布时间:2009.09.14 13: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