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胶东深部找矿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助推探明了三山岛、焦家和玲珑3个千吨级金矿田,使胶东跃居世界第三大金矿区。 5.西北印度洋现代海底热液成矿现象的首次发现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韩喜球团队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上发现了6个热液区,其中3个属于正在发生热液成矿作......
理调查等方法,开展冲绳海槽及马努斯海盆两个典型弧后盆地的构造地质过程和地层结构的研究,揭示构造地质过程对热液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为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依据。 据课题负责人张训华研究员介绍,过去近两年的时间内,课题组在资料收集、整理、处理与解释的基础上,开......
太平洋、西太平洋和中北印度洋累计开展资源环境综合调查436天。“蛟龙”载人潜水器开展载人潜次21站次。这是“蛟龙”升级改造后,首次在海底热液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实施调查作业。 在极地,有“雪龙探极”——2022年10月26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批队员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
增谦在成矿学上的不凡成就。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侯增谦跟随莫宣学院士进入素有中国“百慕大三角”之称的西南三江地区,在研究义敦岛弧古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他清醒地意识到,要真正揭开海底热水成矿之谜,必须遵照“将今论古”原则,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为此,他......
外,还在我国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调查和研究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07年,他在西南印度洋脊49.6°E区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超慢速扩张洋脊海底热液活动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热液区的发现“结束了国际上超慢速扩张洋脊能否发育热液活动区的争论”,然后利用摸索出的快速找矿方法,相继在......
...
个热液区烟囱分布密度大,活烟囱与死烟囱相间出现,热液喷口流体喷出量大,热液流体密度高,这对研究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的海底热液系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本次下潜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傅文韬担任主驾驶。他说:“这次是‘蛟龙’号首次到高温热液区作业。......
及其附属结构矿化后的形态非常类似。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验证,也发现嗜中性铁氧化菌普遍存在于这些热液沉积物中。进一步研究发现,海底热液活动的脉动性导致现代热液沉积物中形成了富铁和富硅交替存在的互层结构,与古代的条带状铁建造的相似性非常高。 项目组人员表示,通过......
附属结构矿化后的形态非常类似。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验证,也发现嗜中性铁氧化菌普遍存在于这些热液沉积物中。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海底热液活动的脉动性,导致现代热液沉积物中形成了富铁和富硅交替存在的互层结构,与古代的条带状铁建造的相似性非常高。初步推断,微生物的催化......
有资源吗?”科考队员李琦娓娓道来,原来海底和陆地一样,有高山,有平原,有盆地。这里同样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硫化物、可燃冰,它们在等待着人类的勘探和开采。 那么,“人类怎样才能勘探发现位于几千米深的海底资源呢?”问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