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区建设、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区建设和青东城市群规划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局在青海组织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当地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地下水资源短缺以及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上升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国家公益性工作带动下,地方政府积极跟进,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后续水......
亿元。 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提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 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优良率提升至60%以上,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
绿色版图持续扩大。全国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分别达到42.53亿亩、39.12亿亩、8.34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09.88亿立方米,提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国累计完成整治超1000万亩 “十四五”以来,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国土空间......
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森林蓄积量达到209.88亿立方米,我们提前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涵盖了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第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国土......
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海藻场、牡蛎礁、河口、海湾、海岛生态状况基本稳定。 《公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海洋生态灾害和问题,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海岸侵蚀在局部区域较重,夏季近海表层水温较常年偏高1.2℃,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同期最......
难以提前发现;三是突发性强,受到强降雨等作用的影响,很短时间内发生失稳、滑坡、山体变形以及泥石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多年不遇、突破极值的强降雨天气有常态化趋势,造成链式地质灾害多发群发,对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防......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极端暴雨引发的突发性、群发性地质灾害,给当前防灾减灾工作带来巨大挑战。4月25日,自然资源部召开了2025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指出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多发强发态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
李干杰称,我国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迄今,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杨伟民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
和地区的上万名地球科学家参与其中,为解决诸多具有全球性、洲际性和区域性意义的、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重大地学问题,如地质灾害预警、气候变化、矿产勘查、地下水资源保障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10月,中国科学家共参与138项IGCP项目,其中126项已完成,......
此次调查的重点区域——仁龙巴冰川,是西藏著名的海洋性冰川代表,也是全球罕见的中低纬度海洋性现代山岳冰川。科考团队将在仁龙巴冰川开展航空物探遥感综合调查,此次调查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性冰川调查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技术发展和应用突破,将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宝贵的中国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