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赵鹏大应邀作了题为《新时代地球科学文化的探讨》的报告。中国社科院、李四光纪念馆、中国古生物学会以及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就“翁文灏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影响”“弘扬李四光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刘延明主......
一,主要承担中国地质大学二年级地质类本科生教学实习。 1914年,我国第一个地质启蒙教育野外实践训练班的初创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及实习学生叶良辅、谢家荣、谭锡畴等23人曾在此实习。 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先生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中国猿人头盖骨化石,这项......
的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寻根”座谈会日前在南京召开。 座谈会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向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三位创始人丁文江、翁文灏、章鸿钊铜像献花。出席座谈会的代表参观了原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及南京地质博物馆。 “此次纪念活动是为了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
创了中国野外实测地质图(填图)的先河。 1919年,叶良辅等绘制的《北京西山地质图》,是中国人自己测制的第一幅1:10万地质图件;翁文灏完成的《中国地质约测图》,是中国学者自己编制的第一张全国地质图。在上世纪20年代,还相继编辑出版了3幅1:100万地质图。 这一阶段的......
现地质图100年来的发展演变,揭示中国地质调查工作100年来的辉煌历程。 100年之前,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在地质宗师章鸿钊、丁文江和翁文灏的悉心严格培养下,从地质研究所完成学业后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从此开创了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新纪元。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
勘测工作,为抗战作出突出贡献。 史料展还展出了我国地质学家们面对民族危难,积极投身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开发工作的历史资料,包括翁文灏分别于1937年10月、12月发表的《告地质调查所同人书》和《再致地质调查所同人书》,以及章鸿钊、丁文江、吴希曾、林文英、朱森、计荣森、......
辈出、成就斐然。抗战年间虽几经搬迁、磨难,也先后在北京、南京和重庆建馆,始终作为独立的科学机构存在且不断发展。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裴文中、高振西、刘东生等一批地学巨擘曾在这里潜心学术、建馆兴业。中国地质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既记载、见证了我国地球......
查事业培养了第一批人才,像黄汲清、谢家荣等一代地质大家均出自该研究所。1916年地质调查所成立,丁文江担任首任所长。在他及章鸿钊、翁文灏等第一代地质学人的共同努力下,地质调查所很快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被公认为当时最有科学成绩的组织,达到了堪与国际学术界比肩的水......
题报告,给全体地质青年带来了一场前沿地质科技头脑风暴。 闭幕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矿产勘查专家汤中立勉励青年地质工作者要以翁文灏、丁文江等老一辈的地质学家为榜样,为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突击队作用。 与会地质青年一致表示,将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继承“......
质书刊的编纂和创办,地质人才的培养等有关地质事业发展的多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以“天生能办事”的行政才干和组织能力,与章鸿钊、翁文灏等一批杰出地质学家,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共同把草创阶段的中国地质科学推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地质图书馆等单位向丁文江先生故居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