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中国的扎根奠定了基础。而地质调查所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科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13年9月4日,北洋政府正式任命丁文江为地质调查所所长。从这一年起,地质调查所开始实际运行。1916年随着自己培养的调查员入所,地质调查所开始大规模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了一系......
设计地质趣闻、地调那些事、地质人三个专题栏目,从行业形象、地质精神、地质文化等方面展现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质。内容既有丁文江、李四光等行业典范事迹,也有普通地质人的吊丝情怀,亦有地质工作中奇妙发现。 三、 地质调查科普网运维设想 在后续的开发运维中......
进人物、知名重大事件,编制地质人、地质重大成果事迹报告科普图书,撰写地质人才专访、地质人物报道等科普文章,开发李四光、徐霞客、丁文江等地质人系列音像制品,传播科学思想,弘扬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塑造地质行业形象,扩大地质行业宣传影响力。 打造高效传播平......
9月24日,由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湖南省地勘局、中国地质学会21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江苏省泰兴市丁文江研究会协办的“2017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李海清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出席会议。 李海清指出,要弘......
峡))之一,主要承担中国地质大学二年级地质类本科生教学实习。 1914年,我国第一个地质启蒙教育野外实践训练班的初创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及实习学生叶良辅、谢家荣、谭锡畴等23人曾在此实习。 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先生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中国猿人头盖骨化......
”为主题的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寻根”座谈会日前在南京召开。 座谈会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向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三位创始人丁文江、翁文灏、章鸿钊铜像献花。出席座谈会的代表参观了原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及南京地质博物馆。 “此次纪念活动是为了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
我国地质事业开展的早期阶段,地质先辈们编制了多幅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表性地质图,为日后中国地质制图打下了第一步基础。 1914年,丁文江等赴滇、黔、川等省调查,沿途测制了多幅路线地质图、剖面图、以及广西、山东等地的矿区地质图,开创了中国野外实测地质图(填图)的先河。......
系统展现地质图100年来的发展演变,揭示中国地质调查工作100年来的辉煌历程。 100年之前,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在地质宗师章鸿钊、丁文江和翁文灏的悉心严格培养下,从地质研究所完成学业后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从此开创了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新纪元。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地质......
展出了我国地质学家们面对民族危难,积极投身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开发工作的历史资料,包括翁文灏分别于1937年10月、12月发表的《告地质调查所同人书》和《再致地质调查所同人书》,以及章鸿钊、丁文江、吴希曾、林文英、朱森、计荣森、胡伯素、刘庄、许德佑等人的生平等历史资料。......
传、英才辈出、成就斐然。抗战年间虽几经搬迁、磨难,也先后在北京、南京和重庆建馆,始终作为独立的科学机构存在且不断发展。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裴文中、高振西、刘东生等一批地学巨擘曾在这里潜心学术、建馆兴业。中国地质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既记载、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