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翼龙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达尔文翼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处于长尾的原始喙嘴龙类和进步的、短尾的翼手龙类之间的过渡类型。它的头部和颈椎构造(头骨上鼻孔和眶前孔愈合一起形成大的鼻眶前孔,颈椎具有不发育的颈肋等)(图3)体现进步类群-翼手龙类的特征,而身体的其它部分与喙嘴龙的一样:比如长的尾部和......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1603/t20160309_283820.html    发布时间:2009.11.27 09:30:44
  2. 旗帜网:聆听大地脉动的地质人

    带易发生大地震的粘滑型断裂和不易发生大地震的蠕滑型断裂,发现了世界上最低的断层有效摩擦系数(≤0.02),第一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完善了地震断裂理论,对认识大地震孕震机制和地震周期具有重大意义。   坚守初心矢志报国   作为一名新时代地质工作者,李海兵......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310/t20231010_745015.html    发布时间:2023.10.10 10:47:00
  3. 澄江化石群发现“麒麟虾”

    物化石,因此在化石证据上无法建立起两者的演化关系。”曾晗说,此次发现的“麒麟虾”,身体具有明显的真节肢动物特征,例如硬化的表皮、愈合的头壳、多节的躯干和分节的腿肢。但它的头部却又嵌合了节肢动物祖先类型的形态构造,包括寒武纪怪物——奥帕宾海蝎特有的五只眼睛,以及......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2011/t20201119_658975.html    发布时间:2020.11.19 16:29:00
  4. 把科技创新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地震与非地震断裂的特征标志,提出了石墨可作为“地震化石”的重要认识;确定了世界上最低的断层摩擦系数,第一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取得了地震机制和破裂过程等方面的重大创新性认识,初步解决了一直困扰在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领域几十年的重大关键问题,完善了地......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9/t20160905_387102.html    发布时间:2016.09.05 10:47:00
  5. 环境监测院(应急指导中心)指导西藏做好樟木地震灾区立新村滑坡防治工作

    区齐扎拉主席等领导进行了汇报。专家组一致认为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自2015年地震引发滑坡裂缝以来,裂缝没有明显增大,且裂缝有“愈合”现象,但在地震和强降雨等极端情形下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变形破坏,影响边防哨所安全。立新村滑坡与樟木镇不在同一斜坡单元,不会威胁樟木......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705/t20170510_429121.html    发布时间:2017.05.10 10:41:00
  6. 国土资源系统履行职责定位成效明显

    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断裂、蠕变断裂及变形机制,分析了石墨层与大地震的关系,测出世界上最低的断层摩擦系数,首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过程信息,完善了地震断裂理论,对深化认识汶川地震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浙江龙泉岩群发现两颗冥古宙碎屑锆石。其中一颗为已发现的亚洲最古......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301135.html    发布时间:2015.04.23 09:30:57
  7. 中德专家探讨地震破裂和断层作用

    地表破裂带分布及钻孔监测等内容。双方以汶川地震断裂带为中心,配合青藏高原周缘活动断裂研究,综合利用汶川科钻宝贵岩心样品、独特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及保存完好的钻孔,进一步凝练了科学问题和突破点,对近年来有关地震断层滑移及震后愈合机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  ......

    https://www.cgs.gov.cn/xwl/gjhz/201603/t20160309_293445.html    发布时间:2015.12.02 09:54:22
  8. 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地震物理学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性质、结构、断裂弱化机制、地震断裂、蠕变断裂及变形机制,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 1.  项目概况 2008年汶川地震(Ms8.0)后,地震是如何发生的?这已成为地学界极其关注而又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地震断裂作用......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298723.html    发布时间:2015.03.16 09:15:29
  9. 国土资源部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产及地质环境灾害领域,“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揭示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特征,明确了地震断裂机制,首次直接测量到汶川地震后断裂的愈合信号,提出了龙门山形成演化新认识;“东部铁铜铅锌重要矿集区深部资源勘查与技术示范”项目揭示了矿集区深部“第二找矿空间”的成矿规律......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81997.html    发布时间:2013.05.15 11:06:15
  10. 尊重地质科学 防止二次重建

    区相重合。目前,已经发生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就达300多处,雅安、德阳、绵阳等地局部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还在进一步增大。旧的伤口还没愈合,新的创伤又在增加。   为什么这段时间地质灾害在汶川、芦山震区特别集中而猛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281169.html    发布时间:2013.07.24 11: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