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人民日报:让干热岩上绽放美丽中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之能源科技⑩)

    有利地区。西藏南、滇西、川西属喜马拉雅地热带,有资料介绍钻2000米即可获得 200℃的高温热水,是地热最有利地区。钻探勘查表明其他地区如松辽盆地与渤海湾盆地等干热岩资源储量也很丰富。   人类对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利用试验始于上世纪70年代。王贵玲介绍说,1974年,美国在新墨......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712/t20171215_447349.html    发布时间:2017.12.15 14:58:00
  2. 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查明

    如,在扎西康铅锌矿区,运用项目建立的构造热液型铅锌矿集区—矿床—矿体预测方法体系,验证发现新的厚大盲矿体,探获铅锌40万吨;在纳如松多矿区,根据项目建立的“五位一体”Pb-Zn矿勘查模型,在矿区西部取得找矿新突破,新获铅锌金属量45万吨;在班怒带,项目建立的斑岩—高浅......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301904.html    发布时间:2015.12.10 10:01:00
  3. 致敬最美地质队员

    川: 未分炽夏与严冬,越过荒原越险峰。火焰山前光刺眼,通天河里水游龙。青春去后行程急,白首归来月色溶。一览横空云气概,昆仑雪顶我如松。 他爬过“火焰山”,越过“通天河”,穿过无人区,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他从未停下脚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祖国西部的......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301729.html    发布时间:2015.05.26 08:54:34
  4. 关于提供受尼泊尔地震影响我国西藏日喀则受灾地区地质资料服务的公告

    锑多金属成矿带资源调查评价地质报告   100734   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102732   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纳如松多矿区铅锌矿普查报告   102745   西藏自治区昂仁县下你铅锌矿普查报告   102751   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春哲矿区铁矿普查报告   ......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301193.html    发布时间:2015.04.27 08:47:00
  5. 专家把脉我国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

    热能直接发电技术及其在油田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巨大,在油气田中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如松辽、渤海湾、苏北盆地是我国的高温热盆,也是我国主要的含油气盆地,油气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巨大,利用优势显著,应加快油区地热资......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280312.html    发布时间:2013.03.21 11:09:46
  6. 地质灾害,能否一迁了之

    速撤离疏散转移,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在去年年底在京召开的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颁奖晚会上,来自四川绵竹市清平乡的刘如松,就因为在‘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的突出表现,荣获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称号。”     2010年......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7507.html    发布时间:2011.01.26 14:43:08
  7. 全国地灾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颁奖晚会举行

    出监测员“成功预测先进典型”杨云、董山梁、黄锋、王慧英,“预警预报先进典型”舒培源、梁良、曹有仁、陈立昌,“有效避险先进典型”刘如松、虞祥友,先后走上舞台,走上红毯,从领导手中接过奖杯和证书。面对主持人的询问,刘如松展示了群测群防工作的设备——简陋的手摇报警器......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7373.html    发布时间:2010.12.30 11:12:06
  8. 用生命守护生命--走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

    目前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是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一大特色。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基层的群测群防员。   在四川绵竹清平乡,因为刘如松的决断,3000多人连夜转移,半小时后,规模几乎是舟曲泥石流3.5倍的泥石流呼啸而下,淹没了山脚下的大片房子;在重庆大昌镇,有了董山梁的......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7372.html    发布时间:2010.12.29 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