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主矿矿段的矿体中部,发现一种新稀土矿物,命名为“钕黄河矿”。 据悉,日前,“钕黄河矿”命名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全票批准通过。 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地......
5月17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相关单位共同研制的“地质一号”卫星,搭载“朱雀二号”改进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作为我国首颗地质行业高光谱遥感小卫星,“地质一......
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行业的深入应用,加快地质调查工作数字化发展,5月13日,自然资源部举办第四次生态文明大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成秋明围绕“大数据AI赋能自然科技创新与智能找矿”作专题辅导讲座。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班子成......
持创新方式,构建“政产学研用”无缝衔接的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机制。 培训班上有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色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等单位的14位领导、专家授课;培训内容涉及矿产资源“走出去”形势、矿产勘查程序、国际储量分级标准和计算方法、国外矿......
源环境全貌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性成果”。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有关单位,崂山实验室、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相关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代表,围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及成果、东亚大陆边缘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进展、海洋地质调查与矿......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中国矿业报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协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大赛设置文章、视频及绘画等四大参赛类别,聚焦地球科学知识、地质创新成果与科学......
平台。 此次培训采用“理论筑基、实操强技、考核提质”三段式课程模块,构建了覆盖中浅孔和深部钻探的全场景培训体系。授课专家既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教授学者,也有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探矿工程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专业正高级......
高效的发光特性,在光电子领域具有众多潜在应用价值,将为研究同类材料提供新参考。 该发现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牵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江西科技应用学院以及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科研团队共同参与完成。研究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地质科技创......
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毛景文院士发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陈仁义主持。中国地质大学校长邓军教授宣读了两位院士终身成就奖颁奖词。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京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矿床地质》2篇最佳论文进行了现场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