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最前沿

      提出了活动构造区深埋隧道工程地质选线选址原则,为活动断裂带隧道选址和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实现了兼顾地震和降雨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滑坡动态风险评估,以及基于InSAR技术的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识别,研发了多尺度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   ......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004/t20200410_629930.html    发布时间:2020.04.10 10:34:00
  2. 汉中天坑群调查研究取得新突破

      通过对汉中天坑群的调查研究与规律总结,创新建立了汉中天坑群“内源水窗式”天坑形成演化模式,揭示了多元内外因条件和形成要素相互耦合作用形成天坑(群)的演化机理,奠定了天坑理论研究的基础,解决了马达加斯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和我国天坑形成演化的全球性关键技术,对全球......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2007/t20200728_643640.html    发布时间:2020.07.28 09:27:00
  3. 工程首席谈创新:创新发展工程地质力学理论

    4.通过区域工程地质和地震诱发滑坡调查与编图,结合典型地震滑坡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揭示南北活动构造带地震滑坡成灾模式以及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形成机理,建立南北活动构造带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指标体系,融合概率地震和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技术,探索潜在地震诱发滑......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709/t20170913_439505.html    发布时间:2017.09.13 10:13:00
  4. 武汉地调中心喜获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2016 2 1328803.0)采用挤压式构型设计,功能上同时满足耐压、耐腐蚀、大容量流体即时配制,能满足科学试验研究中力学化学耦合作用下的腐蚀性流体配制与精细控制。   在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通过该3项专利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流体配置的精细控制,确保了地下水分层......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1708/t20170802_436849.html    发布时间:2017.08.02 16:15:00
  5. 我国将加大地球科学五领域基础研究

    流固耦合分析方法》重大项目,将以大型深海结构系统与工程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核心,针对深海极端动力环境、非线性极端波浪与大型浮体结构的耦合作用、水下超细长柔性结构的动力响应开展系统化研究,发展大幅非线性不规则波浪理论、波浪对特殊形式结构作用的分析理论、非线性波浪与大型浮......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286083.html    发布时间:2014.08.13 14:37:43
  6. 地质科技,托起汶川震区新梦想

    《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计划项目,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质勘查单位等国内一流的科技力量,针对地震地灾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理、龙门山地区地震工程地质与重大地灾等关键科技问题,进行了联合攻关,旨在提高地震触发地灾早期识别、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理论和关键......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280768.html    发布时间:2013.05.23 13:53:47
  7. 青岛所在南海北部东沙海底发现大型冲蚀河谷

    流速加大,从而有能力对海底产生剥蚀。东沙区海底地层的剥蚀,以及东沙海底冲蚀谷的发育都是黑潮分支在东沙陆架区形成的强底流和海底长期耦合作用的结果。     此次大型冲蚀河谷的发现,对解释南海北部陆坡高速堆积体的成因与物源,以及陆坡水合物的形成等都具有重要意......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279380.html    发布时间:2012.08.21 11:21:15
  8. 地质力学所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以构造事件和气候事件的地质记录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时间尺度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信息,探讨东亚巨构造地貌格局与全球气候变化耦合作用造成的地质环境分异,深入认识中国大陆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形成演变过程和特征。   ——在加强地质科技创新基础和条件保障方面,继续深......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8790.html    发布时间:2011.09.30 10: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