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海洋地质虚拟现实科普系统VR体验与蛟龙入海立体电影受到观众追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环境,近距离观察真实的海底地形地貌与海洋生物,提升了公众对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多样性的责任意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06日 12 版) ......
页岩气等矿产的成矿规律和成矿理论研究。着力解决低品位难利用的铁、铝、铜等大宗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问题。积极参与国际地科联、国际海底管理局等国际地学组织活动,通过深部探测计划等重大地学计划开展广泛国际合作,开展全球28条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合作研究。完善全球矿产资......
加赞扬。反过来,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培养方式、和善正派的为人,也给杨经绥很多有益的影响。 杨经绥的博士论文《塞浦路斯古海底构造重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认识,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海外留学生涯,给了他地学研究的全球视野,使他把握到研究领域......
有重大的地质科研意义。 百慕大三角之谜终破解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挪威北极圈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百慕大三角附近的巴伦支海海底发现多个巨大的坑穴,坑穴宽达半英里,深度为150英尺,据信是由临近海岸的甲烷累积爆炸形成。研究人员表示,海底爆炸可能给此时正好在海面......
程勘察船及配套技术”研制,能够满足蒲福7级风、有效波高3米和海流为2.5节的条件下实施取样作业的要求,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探能力达海底以下600米。深水随钻取样器承担着海洋工程地质、海洋地质调查、海洋油气资源勘察的重任。该项取样技术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
境最差的地区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值得所有地质工作者学习。” 上世纪90年代初,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就开始详查工作,不过,由于当时将“海底喷流成矿”理论作为矿产勘查的理论指导,重点是对浅部的铅锌铜矿体进行勘查,因此先后探明铜铅锌资源量108万吨后就再无大进展。2006年起,......
神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炽热的方式交融在一起。 2024年夏天,广州赛区执委会派出科技小组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度研讨,共同提出“海底采火”创意。今年9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带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采集的光荣任务,驶向位于我国......
行海上试验。为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 ★我国首获国际海底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4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国际海底富钴结壳矿区勘探合同,我国对矿区拥有专属勘探权和......
指挥部现场人员与远在几千公里以外的海洋六号调查船挥手致意。海洋六号临时党委汇报了船的现场工作概况,“海马”号专家介绍了“海马”号海底实地作业现场,海洋六号船长介绍了海况并提出相关要求。 王研指出,广大地质队员们精诚团结、风雨同舟,克服了重重困难,但海洋地质调......
“海洋六号”科考船使用最新研制的6米深海岩芯取样钻机在西太平洋海底成功实现5.86米富钴结壳岩芯取样。 “海洋六号”在南极开展多道地震勘探。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科考船在西太平洋实现了海洋地质调查多项突破:“海马”号在西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