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也是钕资源的重要矿物原料。
范晨子介绍,矿物是地质体的最小组成单元。我们认识矿物大体从颜色、形态、光泽、硬度等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晶体结构3个方面来观测。最早是肉眼识别,后来发展到用光学显微镜放大观察。现在现代电子微束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使更多微细的矿......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408/t20240826_770238.html 发布时间:2024.08.26 10:48:00
-
度分析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对采集的硫磺矿渣样品开展了实验室级铁的分选回收工艺研究。 经矿渣主量元素化学分析,项目组确定了矿渣中各成分的变化范围,获得了研究区混合矿渣及不同颜色渣块中有价元素铁、钛与有害元素硫、磷的分布认识,为准确认识硫磺矿渣中矿物物相的分布规律......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1603/t20160309_286442.html 发布时间:2013.10.28 10:10:13
-
2013年通过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终审的地质类标准物质共9个系列41种,占地质领域现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0%。其中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6种,北极海洋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1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标准物质6种,矽线石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3种,Re-Os同位......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1603/t20160309_286421.html 发布时间:2013.10.22 13:50:27
-
样品处理和镜下鉴定,于8月25日初步锁定目标新矿物。”采访中,曲凯向记者介绍了“空锌银黝铜矿”的发现经过。研究过程中,团队发现一种成分特殊的黝铜矿,在对其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谱学特征等系统矿物学研究后,确认为一种自然界尚未被发现的黝铜矿族新矿物。这种......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211/t20221125_718300.html 发布时间:2022.12.03 04:01:00
-
热液区。携“蛟龙号”首次对卧蚕1号、卧蚕2号、天休与大糦热液区进行了近距离观察和精细的调查采样,对热液活动的特征、热液流体的温盐和成分等物理化学参数、围岩类型与微地形地貌、多金属硫化物的分布、热液生物群落类型等有了详细的了解,厘定了各热液区热液成矿作用的类型,建立......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802/t20180226_451616.html 发布时间:2018.02.10 15:07:00
-
本采空,缺失了“就矿找矿”的依据,难以建立深部预测的地质标志。为解决这一问题,要研究控矿构造系统,还必须考虑地壳的构造运动和物质成分的相互关系。吕古贤等在胶东阜山金矿实测3平方千米的构造岩相图,并进行了物理化学参数分析,进而定义构造岩相是“显示构造特征、建造类型......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710/t20171012_441259.html 发布时间:2017.10.12 10:42:00
-
究过程中成功开发出来的。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效果良好,现已投入正式使用。该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将岩石薄片在显微镜下的各种不同成分矿物的光学特征图像进行系统化采集和管理的一项新成果。它把照相技术和显微图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自动化的图像采集,并与鉴定报告相......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8736.html 发布时间:2011.09.22 14:13:21
-
个方面: 一是从制度上把防灾减灾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日常任务确定下来,并对联邦政府、州政府、地区政府、县政府和私人部门等不同社会成分的减灾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 二是在政府制定的《减灾法案2000》(DisasterMitigationActof2000)中规定了灾前减灾的实施细则以及防灾减......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301408.html 发布时间:2015.05.11 08:53:20
-
海洋防灾减灾、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海洋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提供了数据支持。为胶州湾海域沉积环境评价与研究提供了底质沉积物粒度、矿物成分与地球化学测试等方面数据支持。 此外,在1:400万和1:800万《中国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的编制过程为数字海洋地质工程借助海洋地......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303691.html 发布时间:2015.11.05 14:07:09
-
nbsp; 改革开放后,中国矿业大致经历了两个升降周期。其中两次上升期,尽管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但存在的非理性“虚火”成分值得反思。 上世纪自80年代起,中国矿业一派繁荣,国营、集体、个人蜂拥而上,全国矿山数量飙升到30多万个,“小而乱”成为矿业界面......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303579.html 发布时间:2015.10.21 11:2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