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水资源管理。编制《国家水资源调查报告(2024)海洋水和大气水资源》,持续推进监测二期工程申报,做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工作,持续做好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技术支撑; 扎实推进生态地质调查,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全力支撑编制年度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推进全国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
17个重点省份深化“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经验总结并逐步扩大至辖区内地质灾害高易发县(市、区),其他省份汛前确定试点区域并启动试点工作。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加强调查成果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中的应用。持续推进全国地面沉降综合防治,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
发生数量和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24.3%和61.5%。 成果背后,是国土资源部门着力提高地灾应急管理能力的探索。2012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相继出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运行一年,多次通过部省联动方式开展应......
用地热、地下空间、地质遗迹、地下水等4大地质资源优势。提高城市安全保障和防灾减灾水平,建设美丽城市,需要高度重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活动断裂、水土污染等5个地质问题。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指出,加强城市地质工作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
将这一成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争取作出更大贡献。” 针对地灾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韦东介绍,上海的地面沉降10多年来一直控制在6毫米以下,为城市规划和长远发展作出了较好贡献,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他表示,救灾防治既要注意常规防治,......
果。他表示,该工程首次构建了国家级地下水三维自动化监测网,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本单位,在人口密集区、国家重大工程区、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区进行重点监测,实现了对我国主要平原盆地和岩溶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质的有效监测,大幅提高了我国区域性地下水专业监测的能力和水平。......
基本单位,采用点、骨干剖面(线)的形式对地下水动态进行区域控制性监测,监测层位明确,在人口密集区、国家重大工程区、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区进行重点监测,实现了对我国主要平原盆地和岩溶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质的有效监测,大幅提高了我国区域性地下水专业监测的能力和水平。......
升级版”,即全国“一张表”——覆盖全国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处置等重要工作大数据。同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监测与地质遗迹保护均可参照此模式,打造全国中心,以稳定的工作机制和流程,稳定的团队和经费,努力建设地质环境管理的“自......
要指示精神,改变观念、创新理念,围绕雄安新区规划编制需要,组织开展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土地和地下水质量、地下水资源与地面沉降现状等多要素调查,创新编制支撑服务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地质调查报告、国土空间布局综合地学建议图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图,为雄安新区总体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