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覆盖2200多个县市,化解了1500多万套影响登记房屋的历史遗留问题。 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亮点纷呈。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建成运行,“天地图”日均服务调用量超10亿次。我国推动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中国,发起并牵头实施......
击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崂山国家实验室等获批成立,“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建成运行。 第六,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一是加强国际合作,签署了海......
Ⅳ级提升为Ⅱ级,增派部专家组6人赶赴灾区,协助指导地方做好相关工作;安排专人加强应急值班值守、风险趋势研判、会商调度等;协调过境卫星对榆中县受灾区域进行观测,制作灾前灾后遥感影像图件供救灾一线使用。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
题仍然存在。 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海洋观测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集海洋站、雷达、浮标、船舶、无人机、卫星遥感于一体的“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监测要素涵盖海洋生物、水文气象、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监测区域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
绍道。 广西与东盟陆海相连,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与东盟国家在矿业领域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等一系列重要合作平台先后成立,为双方在矿业、地质勘查、卫星遥感、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开展多方位、......
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表示,她作为田长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把耕地保护好”。东安村将耕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构建人工监测与卫星影像、无人机等空中监测相结合的综合耕地监管模式。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整合形成优质耕地超1500亩,如今的东安村“田成方、路......
每年固碳约3400吨。 王娟惠所在的东安村,在全省率先开展“耕地视联智保”改革试点,构建形成人防、技防责任监管体系,每块田都能被卫星影像监测,像管账本一样管耕地。 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陈琳和同事们开发软件,500多名规划师实时拍照、精准记录、同步建库,完成......
在中小规模以及植被覆盖区隐患识别工作中积极应用实景三维、遥感智能解译等新技术。此外,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陆地探测一号L波段干涉SAR卫星已于去年正式投入地质灾害业务化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的能力。 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地质......
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相关单位共同研制的“地质一号”卫星,搭载“朱雀二号”改进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作为我国首颗地质行业高光谱遥感小卫星,“地质一号......
民休闲、平急两用、城乡融合提供了新空间。 四是运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构建耕地保护立体防护网。全面推行田长制,形成了“天上卫星看、空中探头盯、地上田长巡”的全方位耕地保护监测体系。比如,我们在增城区建设了42处高空探头及3处无人机库,对12万亩耕地实行24小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