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为研究员翻译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罗平生物群的生态复原图为封面,书中,多处引用了罗平生物群的研究成果,如幻龙利用桨状前肢搜索猎物、罗平辐鳍鱼类新属新种、新鳍鱼类的胚胎证据等,充分肯定......
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1887年4月13日,他出生在泰兴黄桥,15岁赴日本,17岁转赴英国,24岁在格拉斯哥大学获动物学和地质学双科毕业证书。丁文江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使命感、责任感的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地质教育家,曾为地质调查所、中国地质博......
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与尊重。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成立,旨在充分发挥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的古脊椎动物资源优势,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古脊椎动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化石保护技术研究。同时,研究所还将建设一个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我国西北地区中生代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收藏中心,为......
立地质讲习所,以期造就调查人员”着手。但由于政治局势转变,举办地质讲习所一事也被搁浅。 1913年初,由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质学和动物学双科毕业的丁文江,接替章鸿钊出任北洋政府工商部地质科长。丁文江也认为,欲发达国家实业,必先从事于地质调查。面对中国地质人才缺乏的现......
龙类,其中以张氏幻龙、丁氏滇龙最具代表意义。 发现并命名了丁氏滇龙,验证了肿肋龙起源于我国的生物地理学假说,恢复了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开创人杨钟健于1965年所建立的贵州龙科,此科包括贵州龙和滇龙两个属。根据分支分析的结果,项目组认为滇龙构成了贵州龙的姐妹群,它们共......
氏滇龙最具代表意义。 发现并命名了丁氏滇龙(Dianopachysaurusdingi),验证了肿肋龙起源于中国的生物地理学假说,恢复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创人杨钟健于1965年所建立的贵州龙科,此科包括贵州龙和滇龙两个属。根据分支分析的结果认为滇龙构成了贵州龙的姐妹群,它们共同组成了......
较强的前沿贡献度,在某些重要前沿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涉及领域包括: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生物科学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其中,“中国华北克拉通的变形历史研究”是地球科学领域中唯一的中国科学家在全球起到引领作用的研究前沿......
7日(伦敦时间)的英国《自然》杂志(周刊)上发表。论文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青年古脊椎动物专家周长付博士和伍少远博士、国际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和波恩大学T· 马丁教授。 这一“巨齿兽”体长约30公分,体重约250克,骨架周围多处保存有毛发印痕,腹部保存有......
据库(GeoRef),美国ISI Web of Knowledge(引文),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和英国动物学记录(ZR)。 《地球学报》在《哥白尼索引》官方网站的链接是:http://journals.indexcopernicus.com/ karta.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