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土污染协同防治等国家重大工程,充分彰显了青年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曹文庚同志长期扎根科研一线,积极投身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勇攀科技高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建功立业、忠诚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风......
定,2024年1月新疆乌什,2025年1月西藏定日……李海兵团队“追赶”地震的足迹,也汇成了近年的中国强震时空分布图。 也正是基于这样长期的追踪,他带领团队确定了阿尔金、东昆仑、龙门山、鲜水河等青藏高原主要断裂带的几何展布,研究了断裂的运动速率、强地震复发周期和地震迁......
顺畅的“大兵团”作战新格局。 会议对地质援疆工作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准确把握地质援疆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二是着力构建“全国统筹、全疆联动、兵地协同”地质援疆工作的长效机制。三是合力推进地质援疆工作全面启动。 中央统战部、国家......
推介活动的相关情况。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冯文利:谢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与支持自然资源科技事业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二十大作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坚定决心与积极贡献。 作为行业知名专家,印萍重点关注了滨海湿地、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长期的监测与研究,带领科研人员逐步掌握这些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 滨海湿地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2024年成绩 2024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础研究成果丰硕,长期支撑区调改革和发展收到实效,找矿突破取得新进展,以信息化引领地质志、编图、研究一体式发展,服务支撑重要铁路建设规划和“双碳”目标,......
带的研究进程。针对上述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我所翟庆国研究员团队与吉林大学李才教授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以春研究员团队一起,长期扎根青藏高原北部羌塘无人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先后实施完成了15幅1: 25万/1: 5万地质填图和多项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
风险长效管控模式,为我国岩溶区等强渗透地层的地下水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课题的成功申报,得益于岩溶所对业务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长期科研积累。近年来,岩溶所系统梳理岩溶强渗透性地层区的地调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科学提炼关键问题,为构建岩溶区水资源调查监测......
首要任务,强化党性锻炼;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聚焦凝心铸魂;坚持把组织建设作为固本之策,夯实基层基础;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长期性工作,注重实干实绩;坚持把纪律建设作为常态任务,一体推进“三不腐”;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使命担当,压实工作责任;坚持把群团工......
找矿的重大突破,相关成果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研讨会上,资源所副总地质师代表资源所致辞,对大宝山矿业长期给予合作基地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资源所所长就南岭地区找矿突破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作专题报告,整体介绍了南岭地区的找矿形势及存在问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