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0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藏西北陆相火山岩区铜金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典型的斑岩型矿体,保存了完整的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年代学、岩石学和动力学背景研究揭示,该矿床可与冈底斯中-东段的“碰撞型”铜多金属矿带相连,表明冈底斯中新世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矿带东西向延伸超过一千公里。   图1 藏西北陆相火山岩区芒拉铜(金......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1/t20250120_780103.html    发布时间:2025.01.17 16:45:00
  2. 中国国际前寒武纪研究中心(IPRCC)2024年度国际学术讲座“地质历史时期的花岗岩”在京成功举办

    解,此外还讲解了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花岗岩岩浆房中的结晶分异过程、与花岗岩相关的两种特殊岩石类型、欧洲西部华力西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和意义、地壳深熔过程中锆石的异常行为以及年代学数据解读。吴福元院士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分布、成因以及相关的成矿作用......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10/t20241021_774315.html    发布时间:2024.10.18 14:57:00
  3. 莫宣学院士、侯增谦院士应邀到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进行指导访问

    方面,阐释了大陆碰撞如何成大矿的理论问题,揭示了大陆碰撞经历三段式过程,形成三大碰撞成矿系统,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论”;创建了“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 和“褶冲系铅锌成矿新模型”;并形成了一套有效勘查技术方法组合。   莫院士和侯院士认为,我国正处在资源能源结......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804/t20180402_453695.html    发布时间:2018.04.02 08:05:00
  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喜摘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   其中,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杨志明研究员、张洪瑞研究员等完成的项目“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成果简介   斑岩铜矿是全球最重要的、业界最关注......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001/t20200110_500384.html    发布时间:2020.01.10 16:58:00
  5. 杨经绥、侯增谦、毛景文当选“两院”院士

    主要从事大陆成矿理论、矿床成矿模型和勘查评价方法研究。创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 揭示了碰撞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机制。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阐明了大陆碰撞过程中金属富集机制和成矿机理。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711/t20171129_446127.html    发布时间:2017.11.29 08:18:00
  6. 喜报!地调系统4人当选两院院士

    主流认识,创建了被国际同行认可的碰撞造山成矿理论,揭示了碰撞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机制,指导青藏高原找矿取得了重要突破;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阐明了大陆碰撞过程中金属富集机制和成矿机理;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712/t20171201_446290.html    发布时间:2017.12.01 13:25:00
  7.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王保弟

    厘定羌塘中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弧火山岩,构建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和大陆边缘碰撞造山三阶段演化新模型;提出青藏高原晚白垩世碰撞型斑岩铜成矿、早三叠世花岗岩浆混染型石墨成矿与成矿地质背景等新认识,指导区域地质找矿新发现,为推进青藏高原大陆边缘增生与成矿理论创......

    https://www.cgs.gov.cn/ddztt/jqthd/qgqdh/dzttkxj/201911/t20191105_497045.html    发布时间:2019.11.05 13:50:00
  8. 改革开放40年中的地质科技创新

    论研究方面,提出了成矿系列概念,发展了区域成矿理论,对成矿区划和成矿规律研究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创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等成矿新模型,为青藏高原地质找矿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建立了玢岩铁矿成矿模式,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找矿取得突......

    https://www.cgs.gov.cn/ddztt/jqthd/ggkf40/dzgzjb/201901/t20190111_474533.html    发布时间:2019.01.11 09:23:00
  9. 地质所杨志明团队入选科技部2018年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关键科学问题,以全球最典型的大陆碰撞带—青藏高原为主要研究区,并通过与扎格罗斯造山带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论”,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及岩浆型金矿等系列全新成矿模型。上述成果在国际矿床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多位团队成员在国际矿床学领域重要组......

    https://www.cgs.gov.cn/dwjs/rcdw/gzdt/201812/t20181219_473587.html    发布时间:2018.12.19 19:10:00
  10. 侯增谦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

    主要从事大陆成矿理论、矿床成矿模型和勘查评价方法研究。创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揭示了碰撞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机制;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阐明了大陆碰撞过程中金属富集机制和成矿机理;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

    https://www.cgs.gov.cn/dwjs/rcdw/gzdt/201803/t20180301_451748.html    发布时间:2018.03.01 15: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