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认为,该时期的大气氧含量甚至可能低于现代氧气水平的0.1%。但随着越来越多该时期真核生物化石的发现,特别是15.6亿年前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发现,使得有关“早期真核生物演化与地表环境变化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的争论更加激烈。本次蓟县剖面16-15.5亿年前碳酸盐岩中记录的古海洋氧......
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合作,引用新的研究思路,运用多项新技术、新方法,使得高于庄组巨大型碳质宏观化石研究取得突破。 高于庄组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发现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一是改写了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历史记录,科学界普遍认为生命大约自40亿年前在地球上出现起,直至距今6亿年......
科学家认为,该时期的大气氧含量甚至可能低于现代氧气水平的0.1%。但随着越来越多该时期真核生物化石的发现,特别是15.6亿年前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发现,使得有关“早期真核生物演化与地表环境变化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的争论更加激烈。本次发现,彻底推翻了该时期“持续低氧”的传统认识......
群相比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产自距今6亿年前后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而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真核生物,尤其是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化石甚少,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元古代”是以低氧或还原环境、原核微生物为主,进化停滞或极缓慢的“无聊的10亿年”,并认为这与稳定的构造和......
年。二是证明了在比高于庄组和团山子组更老地层中发现相对细小或微体的多细胞生物遗迹的可能性。三是由于地球早期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真核生物的演化,与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别是与古大气圈和古水圈中氧含量的明显增加是同步发展的,该成果证明了当时生态系统是相对富氧环境,同时......
了大型具刺疑源类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明确表明大型具刺疑源类化石是埃迪卡拉纪界线层型(GSSP/金钉子)建立中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此外,该项成果对于了解埃迪卡拉纪地球生物圈面貌及生态系统、提高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刘鹏举供稿) ......
生物沉积问题,开创了生物成矿作用研究新方向。二是首次在蓟县长城系发现距今16.3亿年的单细胞浮游真核生物化石,创造了至今最老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的地质记录。近年来,又在距今24亿年的滹沱群中发现真核生物,在贵州瓮安震旦系发现海绵动物化石,在蓟县长城系发现炭质宏观化石及其多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