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大国土随想

    亚草原带东段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1979年),计划行程过半中初见成效,但东西“绿量”落差明显,如何据实登记乔林地中的小老树林地,灌丛地中的沙荒地,草地中的高草地、荒草地与草甸湿地等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好在任继周、李文华等9位院士《关于我国“耕地农业”向“粮草兼......

    https://www.cgs.gov.cn/xwl/fcjxd/202206/t20220601_701175.html    发布时间:2022.06.01 19:53:00
  2. 昆明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站首次拍到
    多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活动珍贵影像

    游哉,白腹锦鸡样子憨态可掬,在路边觅食......画面充满着温馨、和谐的生活气息。   赤麂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的常绿阔叶林带,特别是多灌丛草莽的生境,喜独居,性胆小机警,听觉灵敏,晨昏活动频繁,活动范围和取食地点较固定,喜食各种植物的枝叶、嫩芽及花、玉米、豆类和荞麦等......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04/t20240430_759573.html    发布时间:2024.04.30 14:16:00
  3. 经济日报:汉中天坑群调查发现剑齿象化石

    上世纪80年代在汉中盆地初次发现剑齿象化石之后,再次发现此类化石,也是首次在汉中天坑群溶洞中发现剑齿象化石。   项目组穿过泥泞的灌丛,从天坑下降近百米到达地下河峡谷底部,进入峡谷另一侧支洞,他们沿着狭长的洞道,在匍匐穿过低矮裂缝和水潭去追踪地下河源头过程中,意外......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811/t20181115_471393.html    发布时间:2018.11.15 10:28:00
  4. 绽放的青春

    但想想那些饱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百姓们,这些困难真不算什么。  有一次,我们要爬到一条泥石流沟的最上游调查冰碛物的分布特征。为了不在灌丛密布的森林里迷路,我们找了两个当地老乡带路。刚开始上山时还比较轻松,一路上,我们感叹参天古树的苍劲,惬意地欣赏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6/t20160628_334701.html    发布时间:2016.05.04 10:58:59
  5. 章 程

    碳潜力更大,指出河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岩溶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植被演替或恢复可促进岩溶作用,即石漠化治理可增加岩溶碳汇,从灌丛到次生林地再到原始林地,由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可增加2到8倍,研发碳酸类(弱酸)离子自动化连续监测技术方法,为碳汇量估算精度提高与梳理......

    https://www.cgs.gov.cn/dwjs/dzrc/ys/d2/201809/t20180905_466755.html    发布时间:2018.09.05 13:42:00
  6. 丫吉试验场开展桂林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调查

    形图以及档案卡片作比较,从中发现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与八十年代对比,试验场内部植被恢复显著,从原来的草坡转变为现在的灌丛为主局部为林地。植被覆盖率从1973年的37%上升至50%(2010年)。但陡坡和石峰的顶部植被恢复缓慢,依然以裸岩为主。   丫吉试验场西侧平......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803/t20180330_453564.html    发布时间:2018.03.30 08:35:00
  7. 无人机航拍技术提升部丫吉试验场数字化水平

    数据表明丫吉试验场所在的桂林市东郊裸露型石山片区在经过近三十年的封育后,植被持续恢复,已经从初始时的灌草丛演变为局部夹杂乔木林的灌丛,但是在山顶部位岩石裸露率仍然很高,呈现石漠化景象;显示了无人机技术在岩溶地貌制图上的生动效果。实景三维模型生动展示了具有世界自......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801/t20180103_448615.html    发布时间:2018.01.03 10:02:00
  8. 岩溶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1项

    质研究所在2017年已确定获批的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上,又新增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资助项目为“丛枝菌根介导下岩溶区灌丛植物适应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机制研究”。   土壤养分贫瘠且高度空间异质性是限制岩溶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障碍因子。丛枝菌根真菌(AMF)促......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712/t20171221_447738.html    发布时间:2017.12.21 08:41:00
  9. 打造国际岩溶学术殿堂,用无可争议的成绩提交满意答卷

    岩溶区水土保持。  7. 岩溶地质碳循环研究为固碳增汇开辟新途径。岩溶碳循环在短时间尺度产生可观碳汇通量,中国岩溶碳汇通量占森林、灌丛碳汇的21.3%、66.7%,换言之,在地表生物碳汇增加的同时,地下岩溶地质碳汇也相应增加。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建设  ......

    https://www.cgs.gov.cn/ddztt/jqthd/lhgjkwzzgjyryjzx/xmcgjj/201607/t20160714_341813.html    发布时间:2016.05.31 10:08:31
  10.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取得新进展

    年后,碳汇增加2.86吨/平方公里•年。 岩溶地质碳循环过程,短时间尺度可产生可观碳汇通量,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岩溶碳汇通量分别占森林、灌丛、草地碳汇的21.3%、66.7%和230%;即地表植被恢复、生物碳汇增加的同时,地下岩溶地质碳汇也相应增加。 (3)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适宜性重点......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603/t20160309_303454.html    发布时间:2015.11.19 08:35:41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