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作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冲绳海槽广泛发育海底热液和冷泉系统,这对该区域的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以往冷泉碳酸盐岩的记录显示,热液来源的金属驱动了冷泉区甲烷的厌氧氧化作用,从而降低了......
形式将向中亚地区产生“溢出”效应。 5)中国环球大洋综合科考(2005〜2012年)已完成23航次,“海洋一号”考察船在三大洋发现17个海底热液区(俗称“黑烟囱”),占全球30多年科考发现“黑烟囱”总数的1/10;我国作为“先驱投资者”继2001年在东北太平洋首获国际海底7.5万平方千......
个热液区烟囱分布密度大,活烟囱与死烟囱相间出现,热液喷口流体喷出量大,热液流体密度高,这对研究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的海底热液系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本次下潜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傅文韬担任主驾驶。他说:“这次是‘蛟龙’号首次到高温热液区作业。热......
为胶东深部找矿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助推探明了三山岛、焦家和玲珑3个千吨级金矿田,使胶东跃居世界第三大金矿区。 5.西北印度洋现代海底热液成矿现象的首次发现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韩喜球团队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上发现了6个热液区,其中3个属于正在发生热液成矿作......
理调查等方法,开展冲绳海槽及马努斯海盆两个典型弧后盆地的构造地质过程和地层结构的研究,揭示构造地质过程对热液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为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依据。 据课题负责人张训华研究员介绍,过去近两年的时间内,课题组在资料收集、整理、处理与解释的基础上,开......
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深海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团队在深海热液贵金属金成矿作用和多金属结核初始生长制约因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提升海底热液硫化物金元素成矿效率的原位作业方法及厘定制约多金属结核初始生长期富集成矿环境因子的方法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热液硫化物和......
发了面向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环境监测的海床基多点原位长期观测系统和静探复合式地球化学微电极探针两项技术,在日本成功获得专利授权。瞄准海底热液金属硫化物开发,打破传统找矿采矿思路,自主研发了一种新颖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控制种植,且按需集约化采集的一体化方案,顺利获得美国专利......
:91858208),获批直接经费253万元。该项目是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的重点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首次将海底热液喷口和冷泉泄漏系统纳入到海底极端环境系统内统一考虑研究,以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冲绳海槽为例,探讨“冷泉—热液”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资源......
海底冷泉、热液喷口等极端环境。用户通过剖切、地层分离、浏览钻孔等交互操作能深入了解地质体内部,通过自主定位操作可以浏览海底冷泉、海底热液喷口、周边海底环境和生物。该系统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地学和海洋知识科普的创新之举,能使用户身临其境地进行海洋探索、领略极端海洋......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海底热液金属硫化物矿床开采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成果,新获一项国际发明专利,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 青岛海洋所超前谋划,聚焦海底热液金属硫化物开发等深海探测关键技术,打破传统找矿采矿思路,自主研发了一种新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