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将今论古 以古示今 科学思维激烈碰撞

海-陆硫化物对比研讨会顺利召开

来源: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 发布时间:2016-09-05

8月26-2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海陆硫化物矿床对比研讨暨石居里沟矿床野外现场考察会在甘肃省肃南县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安地调中心“祁连成矿带肃南-大柴旦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和“中国古生代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专题项目共同组织。参会人员包括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院士、西安地调中心李文渊主任、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专家及相关技术骨干成员。

会议首先进行了汇报研讨,李文渊对古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及石居里沟塞浦路斯型铜矿床进行了介绍,李向民研究员对北祁连山与岛弧火山作用有关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及甘肃白银矿田、清水沟-白柳沟矿田进行了介绍,韩喜球研究员介绍了我国现代洋中脊硫化物调查研究进展,李正刚助理研究员介绍了现代弧后盆地热液成矿研究进展。双方科研人员就古今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分布、机理和找矿技术方法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研讨会后,考察了代表北祁连构造带弧后盆地俯冲消减环境的九个泉-石居里蓝片岩、石居里沟蛇绿岩带中的基性-超基性岩-枕状熔岩、弧后盆地环境产出的石居里沟塞浦路斯型铜矿床的6#、7#和 8#沟矿体,对石居里沟矿床产出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类型等有了全面的认识。

通过本次会议,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海陆硫化物矿床研究激烈碰撞,激溅出科学思维的火花,陆地科研人员了解了现今洋中脊、弧后盆地特征及成矿作用;海洋地质科研人员了解古代洋中脊、弧后盆地等现今的保存状态、成矿特征等,对完善硫化物矿床的成矿及找矿模型将起到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水平。同时,通过本次会议,双方一致认为以后要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常态化交流,正式揭开了海陆矿床对比合作研究的序幕。

室内研讨会

 

李文渊介绍塞浦路斯型铜矿研究现状

 

石居里铜矿6#沟合影

 

野外考察现场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