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同实现岩溶科技创新发展,共同推进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来自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学者共同签署倡议书。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斯洛文尼亚岩溶地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分别......
;编制了泰国、伊朗、印度尼西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重点国家岩溶地质、水文地质图件20余份;先后与泰国、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等国家达成合作建立监测站协议,推动“一带一路”岩溶关键带和岩溶碳循环相关研究。今年7月,岩溶所科研团队赴斯洛文尼亚经典岩溶坡立谷地......
很多次重组,其所属监管机构也屡经变更,但地调局始终坚持履行其法定职能,不断提供地质服务和信息,满足不同政府所需。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经4位著名捷克地质学家提议,1919年7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了地质调查局。其工作范围包括区域地质与地质填图、矿产资源评估、......
溶关键带的研究兴趣与思考。 本次工作会由IGCP661国际工作组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蒋忠诚研究员及国际工作组联合主席、斯洛文尼亚岩溶研究所Martin Knez研究员共同主持。来自中国、斯洛文尼亚、哥伦比亚及斯洛伐克等多个国家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一个名为“洋际金属”的多国集团(成员国有:保加利亚、古巴、捷克共和国、波兰、俄罗斯和斯洛伐克共和国)签署了勘查海底铁-锰结核的合同,每块勘查区的面积约为7.5万km2;中国、法国、德国、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已经或即将签署勘查SMS矿床......
“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9.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先后承担了中国-斯洛文尼亚政府、中国-斯洛伐克政府科学技术合作交流项目。“岩溶系统中碳循环及碳汇效应”一文被国际地理联合会岩溶专业委员会认定为2015年的学科进展之一。 ......
近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通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生态环境恢复及岩溶碳循环、碳汇效应对比研究—中国亚热带、斯洛伐克温带》列入中国与斯洛伐克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七届例会项目。 该项目中方申请人为地科院岩溶所曹建华研究员。该项目将主要开展三方面的对比研究:(1)岩......
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波黑、捷克、黑山、波兰、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希腊、匈牙利、北马其顿、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别代表出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凝心聚力......
模推广应用,为重大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岩溶塌陷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通过实施大科学计划,岩溶地质研究所先后与泰国、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等代表性岩溶区发育的典型国家达成合作建立监测站协议,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岩溶环境监测网点;完成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岩溶环境地质系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