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捷克地质调查局(CGS)隶属于捷克环境部,是捷克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同时依据环境部1988年第62号关于地质工作的法令授权委托,开展相关工作。其中涉及收集、处理和提供有关地质结构、矿产、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地质灾害方面的信息。捷克地质调查局是有权在捷克全境开展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唯一法定部门,其他个人或法人在捷克开展地质工作需按照法律在捷克地质调查局登记备案。
一、25项工作任务全部由法律和行政令授权
(一)法律规定的主要任务5项,主要包括采集、永久存储、处理、评估和提供相关地质项目成果和地质资料文档;管理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特殊馆藏(包括实物地质资料和样品);开发、扩充、维护和不断更新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信息系统并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获取;为捷克国家之需,规划、执行和评价地质项目;评价和研究环境地质因素和异常的地质构造等。
(二)法律和环境部行政令授权的职能任务18项,其中包括履行未开采的保留矿床的保护和登记的职责;管理矿山工程影响数据库;
负责新开工地质工作项目的登录;负责提供国土数据;管理捷克废弃矿山土地数据库等
(三)法律和工贸部行政令授权的职能任务2项,其中包括每年编辑出版“采矿租约及非保留矿床的其他已开采矿床的储量概要”和 “捷克非保留矿床储量登记”;为制定国家矿产政策、区域矿产政策、矿产资源利用以及国家能源政策开展研究和提供信息支持等。
(四)当前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1.战略目标
通过创新研究和使用最新技术,捷克地质调查局将继续为国家提供最高质量的地学信息,满足国家机关对有关能源、水和其他关键资源、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关键政策决策之需,同时努力保持其作为地球科学领域国内外领先研究机构的地位。
2.战略任务
主要包括:捷克境内地质填图和区域研究;
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岩石环境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依相关规定管理国家地质服务局;
收集、汇编和解译捷克境内地质组成、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的数据;
提供地学信息和专家意见,支持关于国家和公共利益问题的决策;
国际合作和对外开发援助;
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教育。
3.主要活动领域
包括:地质研究和填图;岩石环境及其保护;矿产资源和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及其影响的预防和减缓;地质信息管理和提供。
二、捷克地质调查局悠久的历史和艰难的转型
(一)成立初期
捷克地质调查局于1919年成立,其后经历了很多次重组,其所属监管机构也屡经变更,但地调局始终坚持履行其法定职能,不断提供地质服务和信息,满足不同政府所需。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经4位著名捷克地质学家提议,1919年7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了地质调查局。其工作范围包括区域地质与地质填图、矿产资源评估、各种技术项目和建设项目的地质调查和登记等等,此后开始出版各类成果,包括地学文献,自己的通报,以及书籍和地图。并相继建立了图书馆和档案馆,成立了采石和钻井中心,化学实验室也开始运作。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职员数量不断增加,1950年,组建了布尔诺分部;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环境研究中心之一;同时建立了Geofond文献中心。1953年,捷克地质调查局升格,脱离科学院,成为一家独立的中央政府机关,直接由政府总理领导。到1975年,Geofond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组织。
(二)捷克地质调查局的活动范围
捷克地质调查局已逐步发展拥有一个全面的研究计划,其核心活动是地质填图和地质调查,特别用于土壤、工程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矿产资源和地表水的评价和评估都具有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野外研究工作由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面的专家研究来支持。在捷克,比较基础的地质调查与应用研究工作交替进行,已编著数百份专家报告。1990年之后,开始了新的环境项目以及国际合作新项目。很快,捷克地质调查局近50%的科学活动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并且其化学实验室获得了国际质量认证,可以进行化学和其他特殊地质材料和水域分析。1990年之后地质学家出现了分流,有4名研究人员成了内阁成员,4名地质学家进入外交部门。大约15名地质学家完全放弃了地质专业,3人组建了私人的地质咨询公司。
(三)地质调查局监督机构和名称的变更
1.管理机构的变更
在二战之前一直由公共工程部负责对地调局的管理。德军占领期间,捷克地质调查局由劳动部进行监督管理。二战结束后,地调局由工业部临时管理,从1948年开始,地质调查局的上级管理机构不断变迁,最终由总理办公室的一个特别委员会专门管理。1958年成立中央地质办公室,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级地质机构,地质调查局降格成为中央地质办公室的附属研究所。
1989年11月捷克发生了“天鹅绒革命”,此后不久撤销了中央地质办公室,捷克地质调查局开始由环境部进行管理。
2.捷克地调局历任局长的专业
捷克地质调查局历史上总共有15位局长。首任局长是一名大学教授,他既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也是区域和应用地质学专家。二战之前,地调局局长主要是应用地质学方面的专家,战后共有3名第四纪地质学家被任命为局长。
3.捷克地质调查局名称的变更
捷克地质调查局名称已经在历史上更改了6次。最后,1989年后不久,更名为目前的名称“捷克地质调查局”。
三、捷克地质调查局组织机构和项目工作
(一)组织机构
捷克地质调查局由6个局组成,分布于8个城市。这6个局又进一步划分为处和室。6个局分别是:地调局办公室,地球化学局和中央实验室,经济局,地质局,文献资料局(Geofond)和地质信息局。
1.局办公室
办公室包括5个处,分别是:管理处,布尔诺分部管理处和行政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处,内部审计处和项目管理处。
2.地球化学局和中央实验室
该局包括6个处,分别是:地球化学和实验室管理处;环境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处;岩石地球化学处;Praha分部中心实验室;布尔诺分部中央实验室;矿产资源研究和政策处。
3.经济局
包括三个处:管理处(管理地质调查局的预算和现金流,准备和报告经营计划),一般经济处(管理账户和支付系统),经济和行政管理处(管理不动产、车队等以及维修、维护和采购)。
4.地质局
包括如下8个处,分别是:地质管理处;结晶杂岩体区域地质处;沉积地层区域地质处;应用地质处;摩拉维亚区域地质处;环境地质和地球物理处;JESENIK工作场所;岩石圈研究处。
5.信息局
信息局成立于2001年4月1日。主要包括:出版处;信息服务处;信息系统处;计算机管理处;行政管理文件以及专家报告、图件和手稿档案登记处;全国地质图书馆。
6.文献资料局
文献资料局(Geofond)包括如下3个处:地质资料处,矿产资源资料处;地质勘探和采矿影响处。
(二)地质项目情况
1.地质项目数量
依据法律规定,捷克地质调查局负责全国地质工作项目的登记。
表1 2001~2011年这11年间在捷克地质调查局登记的地质项目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单位/机构 |
107 |
150 |
168 |
190 |
198 |
214 |
208 |
214 |
211 |
203 |
205 |
登记数量 |
941 |
2069 |
2680 |
2859 |
2631 |
2563 |
2941 |
3450 |
3247 |
2902 |
2900 |
地质调查 |
3 |
10 |
4 |
5 |
2 |
3 |
5 |
11 |
5 |
8 |
4 |
经济地质 |
24 |
21 |
29 |
30 |
50 |
41 |
28 |
26 |
37 |
20 |
26 |
水文地质 |
639 |
1087 |
1516 |
1651 |
1460 |
1239 |
1628 |
2045 |
1770 |
1610 |
1646 |
工程地质 |
163 |
616 |
803 |
825 |
802 |
974 |
958 |
976 |
948 |
810 |
883 |
特种地下设施 |
25 |
14 |
50 |
35 |
64 |
74 |
87 |
117 |
191 |
182 |
145 |
环境地质 |
23 |
54 |
52 |
110 |
74 |
71 |
79 |
77 |
54 |
49 |
58 |
污染检测管理 |
64 |
314 |
258 |
246 |
205 |
225 |
201 |
230 |
254 |
240 |
173 |
2.地质成果数量
地质调查局负责采集、永久存储、处理、评估和提供个人和组织在捷克共和国依照相关法律进行的地质项目成果和地质资料文档。其中包括是地质报告、数字化馆藏、钻孔资料、实物地质样品、地球物理数据库和文档等。
3.矿产方面工作
捷克地质调查局在矿产方面的工作非常广泛,除矿产勘查之外,还包括:未开采的保留矿床的保护和登记,矿山环境,废弃矿山恢复和治理,矿山安全等等。也就是说,捷克地质调查局在矿产方面,除地质找矿外,还承担了类似于我国储量司和环境司的大部分职能。
4.科学和研究工作
捷克地质调查局制定了2012~2015年科研战略规划,开展国家和国际上的地质调查项目。按照该规划,研究项目围绕七个重点展开,分别是:岩石圈综合性区域和深入研究;过去和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全球变化研究;自然和人为过程导致的景观脆弱性分析;地下水资源研究和评估(数量、限制、质量);矿产资源和采矿的环境影响研究;环境技术研究;地球科学信息系统集成。
2012年,捷克地质调查局研究团队总共开展了128个项目。根据捷克政府研发和创新委员会的评价,2011年捷克地质调查局(CGS)是环境部下辖单位中在科研方面最成功的机构。在全国评价中, CGS的科研实力也超过了捷克科学院的许多研究院和大学。
在区域地质方面,捷克地质调查局重点研究捷克地块和喀尔巴阡山西部地质背景。
在地质历史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方面,捷克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重点研究生物圈在地质历史上相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别关注的是因为全球变化所导致的古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以及碳循环研究,以及晚古生代和白垩纪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平均温度的变化。在石炭纪和第四纪影响陆地生物群的全球变化也是一个研究重点。
在景观脆弱性方面捷克地质调查局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其从地球化学家的独特视角来分析景观脆弱性。
地下水研究是另一个重点领域。目的包括地下水资源规划和可持续利用;危险废物处置以及储能等。目前捷克地质调查局正在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包括捷克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编制的水文地质图比例尺为1︰25000。
环保技术和地质能源研究近期得到广泛关注,重点是气候变化问题,低碳经济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和地质环境利用。
四、捷克地质调查局在海外的工作
捷克地质调查局人员并不多,但基于其几项核心能力,在捷克国内和国际上声誉甚高。近100年来,捷克地质调查局一直积极在海外开展地质调查工作。
在1960~1980年代,海外地质工作甚至成为捷克地质调查局的重点工作,有数十名有时达数百名地质学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地质机构和公司的顾问长期在海外工作。基于这些出色的工作,捷克地质调查局在许多国家规划和实施了新项目。还有一些职员在科威特、加拿大等从事地质工作或任教于大学,并参与了发达国家的地质填图和应用地学研究。还有许多地质学家被聘请参与公司在海外的商业性项目。
近7年来,捷克地质调查局的海外项目主要在以下国家和地区: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尼加拉瓜,秘鲁,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布基纳法索,纳米比亚,蒙古,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南极洲等等。这些海外地质工作,无论从科学研究还是从对发展中国家援助这两个角度看,都是一流的。
捷克地质调查局在中美洲承担的项目最多。1997~2009年,捷克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多项由捷克政府资助的在中美洲的对外发展合作项目,特别是在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重点是自然灾害。采集并加工处理了大量新数据,提交给相关合作伙伴和国家机关,用于灾害评估和规划。
在南美洲,捷克地质调查局重点在秘鲁开展工作。
非洲也是捷克地质调查局的重点合作对象。分别是埃塞俄比亚、东非的赞比亚和西非的布基纳法索。
2010年,捷克地质调查局成为“西非勘探倡议”的合作研究者之一,项目目的是建立新的西非构造模式,重点是控制矿床形成和产出位置的区域结构,改进西非矿产潜力评价标准。
在南部非洲的纳米比亚,2004~2006年捷克地质调查局开展了采矿和选矿对纳米比亚采矿区的环境影响研究项目。
在蒙古,近期捷克地质调查局连续开展了3个项目。一是2003~2007年期间开展的蒙古阿尔泰地质填图项目;2008年开展的“对蒙古政府签发的勘探许可证的评估”项目和2009年进行的南戈壁省乌兰乌勒金和铂矿床调查项目。
在其他亚洲国家,包括伊朗、阿富汗等国家,捷克地质调查局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捷克地质调查局对欧洲的合作主要是俄罗斯欧洲部分,开展了铂族元素(PGE)在极地乌拉尔分布的调查项目等。
捷克在南极洲问题研究上也不甘落后。2007—2011年捷克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南极半岛北部和詹姆斯罗斯岛调查项目。这个项目为期5年,分4个阶段进行。第二个项目是2009~2012年进行的詹姆斯˙罗斯岛北部冰川退缩研究。
捷克地质调查局还非常重视双边合作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捷克地质调查局已经和以下国家的地质调查局签署了双边科学合作协议:斯洛伐克,波兰,奥地利,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合作的重点是边境地区地质填图以及地质单元的岩相和地层跨境对比。除此之外,捷克地质调查局还与一系列其他国家签署了双边地学合作协议,包括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智利,伊朗,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
2004年以来,捷克地质调查局参加了1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
(摘自《国外地质调查管理》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