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发掘工作。同年12月2日,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震惊国际学术界。此时,他本拟回北平携家眷南撤,地质调查所翁文灏所长和协和医学院都希望他留下来管理新生代研究室,于是裴文中就任副主任。那时,周口店的发掘随着北平沦陷停工,只派三名工人留守,并筛土......
生根的现代科学 19世纪末,西方科学传入中国时,最初被译为“格致”,取自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学传统。然而,当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青年学者从欧洲带回现代地质学时,他们面对的是一片学术匮乏的景象。彼时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曾断言中国人“性不乐跋涉”,意思是说中国......
1903年刊发,喊“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形图,非文明国;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质图(并地文土性等图),非文明国”,中国地质因此有了筋骨;翁文灏1925年在北京大学作《理论的地质学与实用的地质学》,说及“研究地质学的人可以注重于实用方面或理论方面,但地质学本身只是地质学,不能......
扬学术文化的宝贵财富。 作为国家级地质专业图书馆,地学文献中心现建有全天候恒温恒湿的特藏珍本文献库,已收藏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众多中国地质学先辈的文献资料,部分藏品还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地学文献中心通过收藏好这些珍贵文献,可以充分发挥学术价......
开展我国地质矿冶研究作出了贡献。张轶欧于民国27年5月24日逝世,终年57岁。 张轶欧在任矿政司司长期间,与同事丁文江、章演群、翁文灏等创办地质调查研究所。当时,矿务司下设地质科。任命章鸿钊任科长。 章鸿钊也于1905年留学日本,并于1911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地质......
19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开展工作,开创了地质调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先河,以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为代表的300多位地质先辈,坚持近代科学报国救民之路,在战乱中推动我国的地质调查从无到有,在曲折与磨难中前进发展。从1916年到2016年,地质调查工作走过了......
求是的评价。 事实上,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们对他们给予了“极端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比如,1933年即德国人李希霍芬诞辰百周年时翁文灏曾在《中国地质学会志》(英文刊)上发文,肯定了这位德国地质学家为中国地质学所做的贡献:“中国地质学的巩固基础,实在是由德国人李希霍......
国抗战科技力量中一支特别重要的队伍。 在抗日战争前夕,有关方面就开始积极开展资源准备。南京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原料与制造组在翁文灏、丁文江主持下,组织国内地质学界专家就中国矿产资源及其战时如何开发利用问题展开调查和设计,重点是煤、铁、石油及具有战略地位的钨、锡......
士赵鹏大应邀作了题为《新时代地球科学文化的探讨》的报告。中国社科院、李四光纪念馆、中国古生物学会以及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就“翁文灏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影响”“弘扬李四光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刘延明主......
一,主要承担中国地质大学二年级地质类本科生教学实习。 1914年,我国第一个地质启蒙教育野外实践训练班的初创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及实习学生叶良辅、谢家荣、谭锡畴等23人曾在此实习。 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先生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中国猿人头盖骨化石,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