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度关注。 地表发生的一切地学现象几乎都能在地球深部找到答案。以地震为例,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作用的结果,了解地壳结构和地下应力变化,有助于我们探究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但是相比于38万千米外的月壤样本,地球内部几千米深处的坚硬岩石仿佛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人类对......
高原中部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属逆断型;高原东缘应力结构主要为逆断型,部分为走滑行,成功获取了2015年尼泊尔Ms8.1级强震前后远场地应力变化特征规律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分布规律。结合川藏铁路规划设计,开展了川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对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各类地质灾......
对该地区地应力调整的意义。 利用大量地应力监测数据,针对特定的地震事件,对相关监测台站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判断,探索了应力变化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采用三维线弹性球壳模型,以中国大陆基础数据库地应力资料和本课题实测地应力数据为主要约束条件,研究了青......
学(北京)邹长春教授,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建东教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王成虎研究员、中科院南海所杨小秋副研究员分别从同震应力变化特征,松科2井深钻测井资料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储气库出砂模型,小直径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设备研发,岩石应力-温度响应实验研究等方面......
应急救灾、2013年芦山7级地震灾害应急排查,为防灾减灾发挥重要作用。负责建设的林芝地应力监测台站,成功获取2015年尼泊尔8.1级强震远场应力变化,上报地调局、铁路规划单位和地方国土局,提高了地质安全保障。主持的“川藏铁路活动断裂调查与地质灾害效应评价”和“甘肃天水等城镇和......
赖斯大学等机构的地震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首次在野外测量到了地震发生前断层岩石内部应力的变化,并证实岩石应力变化会实时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这也是科学家在地震前兆研究方面获得的最新进展。 参与这项研究的华人科学家钮凤林介绍,如果后续的实地研......
地应力分析组由马寅生副所长牵头,成员有廖椿庭研究员、谭成轩研究员、张永双研究员、陈群策研究员、彭华研究员、吴满路研究员等,对近期应力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分析。科技处和科技信息室负责后方协调、业务联系和资料准备等技术支持工作。 2个应急野外工作调查组于4月21日上午11:00直......
质结构、组成和资源潜力等问题。五是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应力测量和监测技术及设备,以支持我国地表应力变化的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同时对中国大陆范围内的关键构造地域实施系统的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查明地应力的赋存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六是岩......
制及其对该地区地应力调整的意义。利用大量地应力监测数据,针对特定的地震事件,对相关监测台站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判断,探索了应力变化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采用三维线弹性球壳模型,以中国大陆基础数据库地应力资料和本课题实测地应力数据为主要约束条件,研究了青......
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地球物理通讯》上发表了《昆仑山断裂里氏 8.1 级地震前后地应力的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地震过程与应力变化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这项观测成果对解释昆仑山大地震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了国际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 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