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7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1. 全国地质资料馆获赠袁学诚先生珍贵地质档案资料

    赠袁惟正先生父亲袁学诚先生毕生积累的珍贵地质档案资料。   袁学诚是原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勘查技术与岩石圈结构研究,是中国最早一批倡导并实践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科学家,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其参与的《中国岩石圈三维结......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9/t20250905_797464.html    发布时间:2025.09.05 09:04:00
  2. 大兴安岭东南段深部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取得新认识

    演计算,获得大兴安岭东南段深部三维电性结构,取得三点认识:   一是大兴安岭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存在近南北向的高导异常带,反映了一种岩石圈尺度的伸展构造,推断其可能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前缘诱发的区域性地幔流有关。二是明确研究区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与软流圈物质上......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6/t20250612_790776.html    发布时间:2025.06.05 14:36:00
  3.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展构造地质学专题培训

      张开均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及演化、中国东部岩石圈构造演化、沉积地球化学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构造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等。   此次讲座深入浅出,理论与实例结合,对提高航空......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801/t20180104_448723.html    发布时间:2018.01.04 10:32:00
  4. 找矿求突破 基础在先行——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团队纪实

    创新性成果明显   该项工作带头人主要由沈阳地调中心基础地质室陈井胜副主任、赵辰和张超三位博士组成,近年主要致力于地球古老克拉通岩石圈早期构造演化样式及变形特征(以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冀东地区、鞍-本地区等为研究重点)、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辽-吉造山带构造演化等。通过地......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5/t20250509_787430.html    发布时间:2025.05.09 15:02:00
  5. 2015年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发布

    大突破;创新引领准噶尔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国首例千万吨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诞生;首次揭示南极大陆岩石圈三维整体格架;全国耕地地球化学状况首次发布;西南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创新驱动火龙果生态产业跨越式发展;创新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理论服务......

    https://www.cgs.gov.cn/ddztt/qgddh/2016qg/mtbb/201603/t20160309_294674.html    发布时间:2016.01.18 09:45:10
  6. 大地解码者:一位地质科学家的三十载坚守 ——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海兵

    月到知天命之年,他的足迹踏遍青藏高原每一处地质奇观,被同行称为“高原上的拼命三郎”。上世纪90年代,中法第二轮国际合作项目“东昆仑岩石圈缩短机制”开始实施,它不仅承载着解析地球演化密码的科学重任,更是中国地质学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契机。作为项目野外地质考察工作的主力......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5/t20250507_787183.html    发布时间:2025.05.01 14:51:00
  7. 中国自然资源报:“入地”之旅怎么走?他给出了答案

    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从一名实习研究员干起。之后,他一直在各个项目区通过地球物理的手段研究岩石圈结构等地球科学问题。   2000年,国土资源部“十五”专项研究计划“大型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探测研究”启动,吕庆田参与其中。自此,他的......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12/t20241202_777276.html    发布时间:2024.12.02 14:59:00
  8.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沉积研究团队提出中国东部海域上新世以来的构造-沉积耦合研究新模式

    向南跨越了东部陆块、狼林地块、(下)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并依次由庙岛隆起、千里岩隆起和闽浙隆起分隔。板块及板块之间的拼合隆起带沿着岩石圈规模的深大断裂相对抬升或沉降,形成了太平洋海水经东海、南黄海、北黄海进入渤海海域的三阶控制。鉴于此,中国东部陆架盆地成为了解欧亚......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1/t20250115_779807.html    发布时间:2025.01.15 09:16:00
  9. 物化探所团队受邀赴AGU介绍“中国大地电磁阵列观测规划及进展”

    大地电磁调查工作正在分三个尺度协同部署推进,全国尺度重点开展陆域大地电磁基础网和大地电磁场长期观测站网建设,获得全国时变电磁场及岩石圈宏观电性分布特征;区域尺度开展重点盆地、重要造山带1:100万区域大地电磁调查;重点区尺度开展重要成矿带1:25万区域大地电磁调查。报告还......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1/t20250115_779806.html    发布时间:2025.01.14 18:30:00
  10. 地质所岩石圈中心团队揭示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双穹窿”构造S波速度结构与成矿机制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所”)岩石圈中心团队揭示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双穹窿”构造S波速度结构与成矿机制。   新生代以来,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控制,青藏高原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发育了大量的淡色花岗岩,形成了一系列穹窿构造并伴随着多种类......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12/t20241203_777314.html    发布时间:2024.11.29 16:27: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