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度结题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介绍。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邓义楠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太平洋深海盆地孔隙水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对沉积物稀土富集机制初探”成功入选地球化学学科年度重要进展,认为该成果为深海稀土富集机制以及古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
重要影响。以往冷泉碳酸盐岩的记录显示,热液来源的金属驱动了冷泉区甲烷的厌氧氧化作用,从而降低了冷泉碳泄漏强度。然而,由于缺乏现代孔隙水地球化学数据,导致对研究区域内铁、锰、硫和碳循环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认识仍不清晰。 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利用冲绳海槽中段的海底浅......
研究指出,一是丽江地区地表—地下水水质整体良好,其中补给径流区好于排泄区,地下水优于地表水,排泄于盆地边缘的岩溶泉水质好于以孔隙水为主的民井。二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氘氧值沿地表-地下水径流方向增加,碳同位素值减小,钠、钾、氯和硫酸盐在流经主城区后受污废......
我国海域特点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与海底地震联合目标探测、海底微地貌和热流探测、海底原位孔隙水取样等关键技术,系统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创建了准被动大陆边缘天然气水合物复式成藏理论。在综合研究成果的支撑下,......
学物质可控度高,易于控制浮力。取样系统对部件结构进行简化,减少使用易损坏的复杂电路连接,可靠性高。 发明专利“一种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原位分层采集装置及方法(ZL202210324128.8)”:能够对沉积物不同层段分层采集孔隙水,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真实地原位采集孔隙水的问题,能......
线均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均符合指数模型,表明毛村地下河流域含水介质遵从孔隙-裂隙-管道模型;根据各次级架构水文衰退曲线计算孔隙水、裂隙水和管道水的比例,结果表明慢速流是毛村地下河流域蓄水的主要模式,快速流在上游浅层水循环的次级架构中所占比例最大;各次级架构......
同历史演化阶段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比研究,为全球科学家解决滨海湿地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平台。 监测对象包括滨海湿地的大气、地表水、孔隙水、土壤和植物等多圈层多要素。自动监测的内容包括增温和非增温条件下的光合、生态系统呼吸、硫化氢释放通量以及地表高程动态变化。现场调查......
河谷两侧的基岩裂隙水补给,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雨季到来时,赣江水补给井水。枯季时,井水反补地表水,井内年水位变幅5-11米。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垂直补给和河谷两侧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主要受构造、地貌、地层及岩性控......
至71%,颗粒密度为2.57 g/cm3至2.66 g/cm3,平均热传导系数为0.8 W/mK,测试的沉积物有相对较高的初始孔隙比和较高的压缩系数。 三是孔隙水和气体地球化学。在航次中5个非气烟囱站位和3个气烟囱站位的取芯中,低氯离子浓度异常及相关的δD和δ18O孔隙水浓度富集,如果来自取芯过......
后世界上第3家突破0.6mGal精度的系统。 2 首次揭示深海稀土成矿物质循环和超常富集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太平洋深海盆地孔隙水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对沉积物稀土富集机制初探、西太平洋典型海山地形下的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其成矿效应、西太平洋富稀土沉积物中的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