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在西宁中心成功召开。 会议交流研讨了地表基质的概念内涵和理论框架,介绍了全国陆域地表基质一级和二级分区图,听取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黄河中游盐渍化区、塔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区、西南黑色岩系风化区、陕北黄土区及秦岭浅山平原过渡区等试点地区地表基质调查和编图工作进展......
表基质调查实践与认识、安徽省地表基质调查试点成果及下步工作方向、黑土区地表基质调查最新进展、黄淮海地区地表基质调查进展、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基于服务冻融灾害防治的地表基质调查研究进展等案例成果。 开幕式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与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扎实开展东北黑土区、黄淮海平原产粮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基质调查及南方丘陵区、西北黄土区等典型地区试点调查,广东、海南、江苏、河北、湖北等地也相继开展了调查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一......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哈尔滨中心”)起草编制的首个地方标准《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B/T 3710-2024)通过了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技术评审、专家会审和联合审定,将于近期发布。这是哈尔滨中心......
碳储碳汇国情调查,完成全国岩溶碳汇潜力评估;加强重点盆地碳封存潜力评价,圈定一批目标靶区;深化地表基质调查,启动黄淮海产粮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等地表基质调查,带动各省积极参与;实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建设完善国家—区域两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络。 ......
确定冷热水比例、水体加热、热水注入及循环回收等五大步骤。 结合本发明,自主研发的高温射流融冰透孔设备已投入使用,解决了常规钻机透井高成本、易污染等弊端,实现了多年冻土区老井复用,有效保护井下长期观测设备,为多年冻土区融冰通孔及井下长期观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日前采用自主研发的浅层钻探取样装备在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一带取得多件完整、原状的多年冻土土芯,有力支撑了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工作。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及其动态变化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点研究工作。在海拔4500米以上......
征,并进行了初步的资源量评价。 (2)现场开发技术 在陆域试采方面,与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合作,分别于2002年和2008年在加拿大多年冻土带实施了第一和第二次试采,其中第二次试采利用降压法成功实现了连续生产(生产周期为6天,总产气量为1.3万立方米),证实了降压法作为生产......
不同,自然碳汇的计算结果往往差异较大。自然生态系统储存的碳汇也可能随着吸收饱和而碳汇量趋于零,甚至有重新释放的风险。例如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虽然很高,但气候变暖会导致土壤碳大量分解释放成为碳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土壤泥碳地储存的二氧化碳比地球上所有......
地5处,柴北缘基地2处;实施探采结合井17眼,其中祁连山大型煤炭基地区13眼,柴北缘大型煤炭基地4眼,缓解了矿区缺水问题。在江仓矿区的多年冻土区实施的3眼冻结层下承压水探采结合井,为高寒冻土地区勘查找水提供了范例。 三是开展了两个基地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提出了区域地下水资源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