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的“青海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通过评审,验收综合评分93分,获优秀级。该项目历时2年,项目组成员克服高原地区艰苦工作条件,系统、创新性地调查研究了青海大型煤炭基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取得显著成果。
一是编制江仓煤矿幅(J47E012015)和甲日果日学幅(J47E013015)1:5万水文地质图系及说明书,编制了祁连山大型煤炭基地和柴北缘大型煤炭基地1:1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及其它专题图件32张。为煤炭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基础与应用图件。
二是新圈定了7处供水水源地靶区,其中祁连山基地5处,柴北缘基地2处;实施探采结合井17眼,其中祁连山大型煤炭基地区13眼,柴北缘大型煤炭基地4眼,缓解了矿区缺水问题。在江仓矿区的多年冻土区实施的3眼冻结层下承压水探采结合井,为高寒冻土地区勘查找水提供了范例。
三是开展了两个基地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提出了区域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和可开采量,以及开发利用方案。建立了含水层保护评价技术体系,划分了含水层保护区,为基地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含水层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是通过对植被、冰川、冻土等环境因子调查,分析评价了煤炭基地近二十年来生态环境演化趋势,认为煤炭基地区植被覆盖整体呈现覆盖度增加的转好趋势,冰川则呈快速消融趋势,多年冻土上限下降,以及矿区周边多年冻土退化现象明显,为煤炭基地地质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负责人成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