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海兵名列其中,他也是自然资源系统唯一一位由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荐的获奖者。 作为著名地质学家,李海兵在业内声誉卓著,不仅因其在活动断裂和地震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更因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青藏高原、追逐地震奥秘的执着精神。 ......
合挪威Sleipner油田和我国恩平15-1项目,介绍该技术特点及研究进展。 此次直播让观众深入理解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内涵,普及海洋、地质学科知识,展现我国海洋地质创新成果,有力提升公众地球环境保护意识。 资源所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
为了读博把年幼的孩子托给家人照料,在城里与人合租房子学习。榜样在前,蔡若伦也主动选择了继续深造之路——攻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即将毕业。 年纪最大的孙德忠是团队中唯一的“60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她说,在个人爱好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为主题,共同举办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吸引近100人参加。 刘飞、王之峰教授结合自身研究,以“土壤的前世今生”“我们身边的地质学”为题,用科普讲座方式为广大师生分享地球科学知识,并现场展示岩样本与化石标本,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物展览课。 本次科普活动......
研究所与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南宁)联合承担的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东南亚岩溶地质与水环境保护”项目顺利结题。该项目聚焦岩溶地质学与水环境科学交叉领域,阐明了东南亚湿热岩溶区的岩溶环境特征,为全球热带岩溶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推动了中国-东盟跨境科研合作。 ......
3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2025年度“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学术论坛”在成都成功举行。本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来自全国89家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部门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和......
地质灾害监测等方向。其中能源矿产主题突出,共14个,占地球科学领域的23.7%,如“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机械性能和生产技术”“钴矿床:地质学、矿物学和提取技术”等。 二是高度跨学科性与以技术驱动为特点。新兴主题的跨学科指数普遍较高,平均约0.5(跨学科性指数范围为0到1,......
邀派出科普工作人员前往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在科普报告会上,科普员聚焦我国优秀地质学家的风采与贡献,向学生们讲述了李四光先生、黄大年教授和唐菊兴院士的故事。通过讲述李四光、黄大年教授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国投入地质......
议并讲话,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白星碧出席成立仪式。 李金发就东北亚中心发展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各国地质学家之间的交流,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培养东北亚地学合作研究团队和国际合作专业人才;二是围绕广泛关注的地质问题,编制合作研究项目规划建......
所有的工作都要在沙特境内进行。 三、招募岗位 填图组组长、填图组员 四、岗位要求 (一)填图组组长 1.学历要求:地质学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士学位需至少10年以上实际填图工作经验。 2.工作经验:6年以上造山带或构造复杂区地质填图工作经验,至少主持过1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