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环境监测院新获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2项地质联合基金项目

    京津冀平原地面沉降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联合基金项目“北方关键生态功能区地表基质异质性对植被生态约束机理研究-以张承地区为例”项目通过对地表基质异质性的研究,提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地下水埋深和微地貌特征的植被修复模式,为张承地区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311/t20231128_749056.html    发布时间:2023.11.28 15:34:00
  2. 水环所以党建引领地质科技助力武邑县乡村振兴

    水高效集采技术与“水量-水位-水质”自动协同调控集成技术,示范应用武罗现代农业园区。示范效果显示浅层地下水稳定出水量提高4倍以上,地下水埋深控制在6-8m、水质稳定,在满足设施蔬菜大棚日常灌溉的同时,节约灌溉成本60%以上,并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风险。   瞄准设施蔬菜区原有冷库......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307/t20230712_738637.html    发布时间:2023.07.12 09:41:00
  3. 西北干旱区生态水文地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功能保护的地质调查研究,在地下水生态功能的科学认识和调控利用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和突破。   研究取得以下五方面的进展和认识:一是地下水埋深是西北干旱区自然生态系统稳定的主控因子,适宜的生态水位埋深介于2米-5米之间,引起自然生态系统退变和灾变的地下水埋深分别为5 米和10 米......

    https://www.cgs.gov.cn/ddztt/jqthd/sjsr/tbgz/202203/t20220323_692495.html    发布时间:2022.03.22 20:58:00
  4. 综合探测技术助力解决斜坡地带岩溶缺水难题

    问题。   白龙洞地下河系统行政区划上属于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流域面积约90平方千米。双诺行政村一带为地下河径流区,地表径流匮乏,地下水埋深较大(100~150米),属于严重干旱地区。当地村民生活用水只能使用“天落水”(利用水窖收集大气降水),农业生产则为望天收,村民健康状况......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609/t20160929_405697.html    发布时间:2016.09.29 09:25:00
  5.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新疆部分)(0677-Z160327-205/J) Ⅰ,Ⅱ,Ⅲ,Ⅳ标段施工招标公告

    试验区、清洗各观测孔开展潜水和承压水水质弥散试验研究工作、建设咸水水面蒸发试验场、建设土壤水盐运移参数实验室、建设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埋深2—3m)土壤水盐监测典型区、试验场内布设灌溉试验区初步开展劣质水灌溉对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污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3. 投标人......

    https://www.cgs.gov.cn/tzgg/zfcg_5637/zbxx_5638/201607/t20160711_339407.html    发布时间:2016.03.21 15:48:16
  6. 污染含水层自然衰减修复机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化还原特征概念模型。并在我国南北方不同水文地质类型的5个典型污染场地应用发现:北方砂砾石介质潜水接受硫酸盐电子受体补给较为充分,地下水埋深较深、溶质传质较快,一般处于厌氧硫酸盐还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主控下;南方粘粉质介质含水层铁锰氧化物较多,地下水埋深较浅、溶质传质较......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212/t20221208_719718.html    发布时间:2022.12.07 09:28:00
  7.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擦亮美丽中国底色

    化问题,地科院水环所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在石羊河、艾丁湖等流域开展了有关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功能保护的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地下水埋深是西北自然生态系统稳定的主控因子。根据大量历史数据,以及野外调查和原位观测的研究结果,发现维持研究区生态稳定的适宜地下水埋深为2~......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101/t20210128_662557.html    发布时间:2021.01.28 11:43:00
  8. 探寻西北干旱区水生态平衡之道

    告诉记者,根据大量历史数据、野外调查和原位观测的结果,维持研究区生态稳定的适宜地下水埋深为2米~5米,引起自然生态系统退变和灾变的地下水埋深分别为5米和10米。   他解释,当地下水埋深大于5米后,自然生态系统开始退化,出现自然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覆盖率下降或长势变弱;当地下......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2012/t20201221_660723.html    发布时间:2020.12.21 16:40:00
  9. 岩溶区植物水分吸收来源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研究获得新进展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在我国岩溶区植物水分吸收来源对地下水埋深响应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   近年来,岩溶山区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来源是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岩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换频繁的水文过程强烈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演化,降......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009/t20200915_654902.html    发布时间:2020.09.15 11:51:00
  10. 地质扶贫,瞄准断陷盆地精准发力

    生态产业模式构建。   二是断陷盆地地表—地下水、土过程与资源高效利用调控机理。   断陷盆地特殊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地下水埋深大,“土在楼上,水在楼下”,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又不配套,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土壤资源集中分布在盆地平坝区。将对断陷盆地不同喀斯特形......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12/t20161222_419754.html    发布时间:2016.12.22 1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