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低值事件分别对应于北半球高纬区的Heinrich Stadial 1和 Younger Dryas冷事件,与北半球大规模冰盖崩塌引起的大西洋径向翻转流减弱和副热带幅合带南向移动相关。1次温度快速降低事件对应于南半球Antarctic Cold Reversal事件,与南半球第一次冰融水事件联系密切。 进一步......
行协调工作,7月11日,开始进行全区第1架次测量飞行。 黄石距武汉100多公里,夏季也摆脱不了火炉的蒸烤。由于地处长江中游,每年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云量稀少,辐射强烈,加之该地区江河湖泊众多,在连续晴热 条件下,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笼罩,犹如......
件。两次温度低值事件分别对应于北半球高纬区的哈因里奇冰阶—1和 新仙女木冷事件,与北半球大规模冰盖崩塌引起的大西洋径向翻转流减弱和副热带幅合带南向移动相关。一次温度快速降低事件对应于南半球南极转冷事件,与南半球第一次冰融水事件联系密切。 进一步研究认为,冰后期该......
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提出湿倾斜涡度发展理论(SVD)和全型垂直涡度方程,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涡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发展机理以及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成因。把亚洲季风爆发分为三个阶段,证明由于中高纬度的强地转性和斜压性使其海气相互作用特征与热带显著不同。用数值模式提出......
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和1994年在北京大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发现了20世纪全球大洋副热带西边界流区“热斑”现象,系统阐述了副热带环流变异在太平洋气候年代际及长期变化中的作用机理并建立了相关理论,发展了能确定中-低纬海洋......
由于周期性水的侵入,产生了旋回的风成-河流相互作用体系。 此外,本次工作进一步发现华南晚白垩世风成沙漠是陆缘和陆内造山的地貌和副热带高压系统共同作用的产物。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水体充注盆缘高陆地区,搬运粗粒碎屑物质进入沙漠,在盆地内发育冲积-河流-风成沉积。季风......
强;而太阳活动触发热带太平洋平均状态的相位变化,则控制着百年尺度上黑潮的强弱变化。这两种不同强迫机制导致北太平洋中纬度西风急流和副热带信风的同步变化,但两者主导地位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交替变化则驱动了黑潮的动态变化。该发现揭示了自然状态下外部强迫机制在黑潮变化中的......
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完成物资补给后,出发前往中国南极中山站。从弗里曼特尔港出发不久就到了位于南纬40°至60°的南半球西风带。来自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在这里汇聚,在地球自转力的驱动下,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的气旋和强气旋,破坏力和强度与台风相比毫不逊色,因此又被称为“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