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研究所季强研究员团队在973项目、地质调查项目及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芝加哥大学等联合资助下,在辽宁建昌发现1.6亿年前具有完整齿列和骨骼的哺乳动物化石;新化石的牙齿发育了明显的皱纹结构,加之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产自西欧的侏罗纪地层,因此将其命名为一个全新的物种......
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主要危害为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 对骨骼的损伤会引起氟骨症,主要表现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骨关节变形,出现弯腰和驼背,最后发生功能障碍,乃至瘫痪。另外还可能对神经系统......
掘出比较完整的化石300余块,重达1000公斤,真骨化石占其全身化石的90%以上。研究人员正在对化石进行修复,并进行化石的微结构研究和全身骨骼的系统描述分析。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认为,这具恐龙化石保存得如此完整,目前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它对于研......
骨与间锁骨已经愈合,形成“Y”的形状,与飞行的鸟的叉骨的形状相似趋同。祖翼兽和翔齿兽的其他前肢骨关节显现出灵活的运动特点,其四肢骨骼的比例具有许多与滑翔功能相关的形态特征,充分表明这些新化石哺乳型动物是滑翔动物。 通过对现代哺乳动物运动模式和形态学的多变量分析......
缘联系。地质所季强研究员团队在科技部973课题资助下,在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南雄组红层中发现含胚胎骨骼恐龙蛋化石;通过对该恐龙蛋内胚胎骨骼的研究,提出它们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但明显具有窃蛋龙类(Oviraptorosaurian)的特征;通过对胚胎骨骼的度量和对比及分支系统分析,确定它们......
她在海绵骨针矿化和仿生应用研究领域紧追国际前沿,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并且短期内跻身世界前列。 海绵骨针是海绵动物骨骼的主要组成结构,是一种可用作地层对比的古生物化石。1986年,我国科考船第一次从南海获取了一束硅质海绵动物骨针,从此拉开了我国科学家研究......
亚兽动物化石—“沙氏”中国袋兽,这一珍稀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将亚兽(有袋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至少1500万年,把亚兽肢体骨骼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为建立有袋动物起源过程的骨骼形态的演化历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有袋动物整个类群的比较生物学的研究提供......
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科学》报道了这件产自中国辽宁建昌1.6亿年前的具有完整齿列和骨骼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新发现的哺乳动物被命名为“欧亚皱纹齿兽”(新属、新种)。 点评:多瘤齿兽是绝灭的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类群。......
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之一。梅树村生物群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前奏,包含丰富多彩的早期生物类别,其中最重要的是多种组合的具骨骼的微型化石(小壳化石)和各种类型的遗迹化石,以及其他如蠕形实体化石、节肢动物化石、海绵动物化石和叠层石等。 梅树村剖面的研究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