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指从空气中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全球最大碳源在化石能源消耗、最大碳汇在海洋,陆地的最大碳汇在土壤、植被的最大碳汇在森林。低碳经济不仅要节能减排,而且要减“源”增“汇”。中国耕地的土壤有机碳相对贫乏(低于世界耕地......
13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与远洋调查与研究团队率先在中太平洋开展了深海稀土资源调查,证实了深海沉积物中存在一种有别于陆地的“大洋型稀土”矿床类型。经过2014年~2016年的调查,在中、西太平洋分别圈定两个深海稀土资源远景区,潜在稀土资源量可观,并初步掌握了......
不同形状规模的船舶。“海洋六号”静静地靠在海湾,一条出航水道仿佛在等待。 两天后,人和船都会攒足精神再次起航。大海航行几十天,陆地的时光短暂而美妙,这种享受,对于船上的工作人员,来之不易。 这是美国的军港,车辆、人员的每一次出入,都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不是拿......
6%,却为地球上20%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我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位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其中,滨海湿地是连接海洋和陆地的重要过渡地带,兼有水、陆两者的生态功能。滨海湿地拥有着盐沼、滩涂、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和浅海水域等多种类型,被认为是地球上生物多......
越。走出校门,告别青春;步入工作岗位,扛起肩头责任。第一次随船出海,对未知的渴望和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让我感到兴奋。 远离了陆地的繁华与喧嚣,远离了家人和朋友,一时间让我有些难以适应。但幸运的是,身边有着一群可爱可敬的领导和同事,不仅在工作上传授经验,也在生活......
该项目取得了四方面显著成果,一是通过国际合作,开展了南黄海、安达曼海等海域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获得了首条横贯南黄海到韩国陆地的深部地学探测剖面,厘定了扬子块体东部边界及其与华北块体的接触关系,首次取得了泰国湾-安达曼海沉积物类型图等系列环境地质成果,推进了......
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作为松科二井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成善院士在评审会上感慨地说:“这个深度代表了中国的入地能力,也代表了我们在陆地的水平。我们以高于96%的取心率,获得了连续完整的6500米岩心,创下了大陆和大洋科学计划最长的岩心纪录,代表了中国钻探工程的技术。” ......
;侏罗纪滑翔哺乳形类动物的新发现;华南寒武系底部有口无肛的微型后口动物;中国许昌发现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地质微生物记录海洋和陆地的极端环境事件;1.3亿年前早期鸟类化石揭示尾骨与尾羽独立演化;解密最古老树木的生长模式;缅甸琥珀中隐翅虫化石揭示白垩纪蘑菇多样性及最......
学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期论坛。 中国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表示,此次发起“印太科学计划”实际上是联合海洋和陆地的科学家围绕印太海区重大地球科学问题进行协同创新。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的,成果则由世界共享。本次发起论坛,希望广大科学家能够......
科学计划的实施分三个阶段推进,2016年为准备阶段,主要形成计划立项建议书。2017~2020年,为计划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建成覆盖全球50%陆地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建成关键带地球化学观测网平台,开展中国关键带地球化学观测网建设试验研究;初步建成“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完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