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中心机房工程竞争性磋商公告

    25.90913万元,超过最高限价的投标报价将被视为无效报价。   计划工期:60日历天。   建设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内。   本次磋商范围包括(采购需求):方案图纸范围内的拆除工程、加固工程、地面、墙面、顶面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智能化工程、消......

    https://www.cgs.gov.cn/tzgg/zfcg_5637/zbxx_5638/202305/t20230510_731705.html    发布时间:2023.05.10 11:02:00
  2. 中国科学家首获国际地层学最高金奖

    证了二叠纪末海陆生物大灭绝的同时性和瞬时性,指出大规模岩浆活动造成地表环境巨变,是导致生物大灭绝的主因。相关成果在《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等顶级学术刊物发表,被编入国内外多所大学教材。   据了解,“金钉子”即“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是国......

    https://www.cgs.gov.cn/gzdt/dzhy/201907/t20190708_486349.html    发布时间:2019.07.08 10:15:00
  3.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院士讲坛开讲

      4月21日,为迎接第49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特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中国科学院院院士郝芳,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共同开启地球日讲坛,两位院士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缘,分别作学术报告。   沈阳地调中心主任主持报告会并......

    https://www.cgs.gov.cn/ddztt/jdqr/49dqr/zsdwhd/201804/t20180424_455948.html    发布时间:2018.04.24 10:11:00
  4. 环境监测院殷跃平研究员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技成就奖,以表彰其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研究集体”中做出的重要贡献。殷跃平研究员是FAST工程研究集体中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外获奖专家。   在2006至2012年间,殷跃平研究员被国家天文台特聘为FAST观测台址建设地质专家,在“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

    https://www.cgs.gov.cn/dwjs/rcdw/gzdt/201801/t20180126_450113.html    发布时间:2018.01.26 15:01:00
  5. “嫦娥三号”获多项最新科研成果

    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团队利用“玉兔”月球车上4台科学仪器的探测数据,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月球雨海区的火山演化历史,相关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院院刊》作为封面文章刊发。林杨挺指出,月球在晚至25亿年左右仍存在大规模火山喷发,可能与该区域极富放射性元素有关,着陆区的月壤厚度也明显......

    https://www.cgs.gov.cn/gzdt/dzhy/201608/t20160808_346774.html    发布时间:2016.08.08 10:53:00
  6. 地球上一半的铁来自远古微生物?

    家近日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地球上一半的铁资源与25亿年前微生物新陈代谢密不可分。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这一发现将对采矿勘测和搜寻太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球科学教授克拉克=约翰逊(Clark Johnson)和中国南京......

    https://www.cgs.gov.cn/gzdt/dzhy/201603/t20160309_301976.html    发布时间:2015.07.23 09:43:37
  7. 测试中心召开2015年工作会议

    次会议的主题是“增强紧迫感、危机感,适应新形势、新挑战,以深化改革促进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党委书记王小烈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测试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王小烈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测试中心2014年各项工作取......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603/t20160309_298644.html    发布时间:2015.02.13 12:59:35
  8. 驰骋乾坤竞求索

    新世时期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存在着快速的物种交流。树蛙进化研究支持最终碰撞时间在3500万年前。2月份,该研究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被认为是生物学和地质学交叉合作研究的精彩范例。  点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撞击事件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最大和最积极的造山运动......

    https://www.cgs.gov.cn/gzdt/dzhy/201603/t20160309_286303.html    发布时间:2014.01.03 10:52:47
  9. 全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示,2011年至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时期(1850—1900年)上升了1.09℃,多数学者认为与累积人类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美国科学院院刊指出,1979—2017年间,南极每10年平均年融化冰体分别约为400、500、1660、2520亿吨。多项研究表明,如果对碳排放不加控制,到2100年全......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206/t20220607_701459.html    发布时间:2022.06.07 08:07:00
  10. 青藏高原是如何“生长”的?

    )“原西藏高原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及其团队根据整个青藏高原新生代盆地的沉积记录,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于2008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撰文提出了“原西藏高原模式”,即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在始新世就已经达到现在的海拔高度,而此时青藏高原北部还是低地,南部和西部可......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710/t20171027_442652.html    发布时间:2017.10.27 11: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