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学术盛会,通过召集专题会议等活动积极践行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海洋负排放”(ONCE)大科学计划,向世界展现中国在湿地生态研究与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担当与智慧。 7月1日,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叶思源研究员作为召集人之一的“滨海湿地负碳排放:机制、实践与挑战”专题会议......
近日,自然资源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编制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稳中向好。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酸碱度、化学需氧量和底......
海洋所长期深耕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研究。此次项目成功入选“海洋十年”计划,将进一步深化该所在全球蓝碳科学领域的核心地位与国际合作网络,显著增强中国在海洋负排放等关键议题上的科技引领能力,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环境治理、引领滨海湿地生态保护提供更坚实的科技与战略支撑。 ......
平洋深海盆地孔隙水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对沉积物稀土富集机制初探”成功入选地球化学学科年度重要进展,认为该成果为深海稀土富集机制以及古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该研究旨在探讨多圈层作用下深海稀土循环模式和富集特征,项目负责人以第一作者在《科学·进展》《地球物理研究......
保护方面所秉持的理念、政策主张及实践成果。它不仅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所取得的显著进展和成效,更彰显了中国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坚定决心与积极贡献。 作为行业知名专家,印萍重点关注了滨海湿地、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长期的监......
三角洲与河口环境变化研究的关键知识空白,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能力提升。 青岛海洋所长期深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海洋环境监测预警等前沿领域。此次入选将进一步提升青岛海洋所在国际海洋科学界的影响力,也为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机......
类,基本未构成污染,TN为Ⅱ类污染,处于受污染状况。本研究对了解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现状与污染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当地近海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海洋碳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该研究由海口中心海岸带地质调查团队林聪、王洋等合作完成,相关研究......
科普访谈的形式展开。访谈期间,三位专家从司法鉴定的定义讲起,逐步引申到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的类别等,并结合自身的办案经历,介绍了海洋环境损害鉴定的特点,损害评估的流程和难点,详细分享了盗采海砂环境损害鉴定、湿地损害鉴定及修复、土壤污染修复后效果鉴定等典型案例,阐述......
海事部门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极大提升了烟台中心海岸带无人机数据采集作业能力,为下一步两家单位在海洋资源保护、海事安全监管、海洋环境监测、服务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开了局面,拓展了领域,积累了经验,为推动双方业务工作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