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7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第六届全国地灾与防治学术会议召开

    防灾减灾工作进展和全国地灾调查监测进展与构想后,450余名与会代表听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两岸三地的10多位专家有关大型滑坡机理与早期识别、三峡库区大型地灾综合试验场建设、中国地裂缝成因及减灾应对等方面的特邀报告,50余名专家与技术研究人员作了地灾调查监测防治、重大......

    https://www.cgs.gov.cn/gzdt/dzhy/201603/t20160309_285358.html    发布时间:2013.04.16 14:57:16
  2. 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召开

    质灾害调查监测进展与构想”的报告。黄润秋、唐辉明、彭建兵、李世海、崔鹏、胡时友、程晓陶、李晓、魏子新教授分别做了“大型滑坡机理与早期识别”、“三峡库区大型地质灾害综合试验场建设”、“中国地裂缝成因及减灾应对”、“滑坡危险度分级新方法”、“泥石流规模激增效应与主......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280527.html    发布时间:2013.04.17 14:48:26
  3. 北京青年报|兵马司9号:地质摇篮与中国近现代科学发源地

    断言中国人“性不乐跋涉”,意思是说中国的知识分子走不出书斋,无法在地质学上有所建树。这话使当时学习地质的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早期的地质学家大受刺激,他们决心兴专门学校,以育人才,开创中国地质事业。   1912年,留学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地质的章鸿钊回国后,入京师大......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505/t20250514_787781.html    发布时间:2025.05.14 10:03:00
  4. 殷跃平院士谈极端气候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策略

    质灾害调查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以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勘查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成为标配。同时,经费投入也成倍激增。例如,早期的面上调查阶段,每个县投入平均10万元,详细调查阶段每个县投入平均在百万元,而现在的精细调查阶段,每个县投入大约要千万元。由于地质......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505/t20250512_787523.html    发布时间:2025.05.12 11:05:00
  5.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完成四川茂县周边地区大型滑坡InSAR监测外业核查

    破坏等现象。   调查表明,通过InSAR技术可有效提取植被稀少地区,村庄、道路和裸露岩体分布条件下高陡边坡的变形信息,用于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与活动状态表征。大范围InSAR数据整体处理突破了以往针对单体滑坡监测范围有限的瓶颈,可实现数万平方公里内不同边坡活动状态的有效识......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711/t20171102_443043.html    发布时间:2017.11.02 17:00:00
  6. 找矿求突破 基础在先行——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团队纪实

    成果明显   该项工作带头人主要由沈阳地调中心基础地质室陈井胜副主任、赵辰和张超三位博士组成,近年主要致力于地球古老克拉通岩石圈早期构造演化样式及变形特征(以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冀东地区、鞍-本地区等为研究重点)、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辽-吉造山带构造演化等。通过地质填......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5/t20250509_787430.html    发布时间:2025.05.09 15:02:00
  7. 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多期流体脉冲与成矿取得新认识

    多铅锌矿床矽卡岩型矿化流体包裹体元素比值与均一温度关系图解   三是重建了纳如松多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金属迁移沉淀过程。岩浆房早期出溶的超临界流体上升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温状态,当运移到近地表1 km深处穿过气-液相线时,流体发生相分离形成高盐度的液相(42 wt % NaCl e......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2/t20250221_781218.html    发布时间:2025.02.20 16:53:00
  8. 十年磨一剑,发现亚洲“锂腰带”

    了我国锂、铍成矿规律,在全国划分出12个锂矿带和7个铍矿带,首次提出松潘—甘孜与西昆仑组成同一个巨型锂成矿带,并且在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的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时刻,相隔上千公里的不同的锂矿几乎同时爆发式成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四川甲基卡、新疆大红柳滩......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2/t20250206_780639.html    发布时间:2025.02.06 10:32:00
  9. 西藏昌都发现世界最小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发现世界最小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   本次在冻多地区新发现的两个足迹点包含早期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的足迹记录。第一处遗迹化石点为三个连续的大型兽脚类恐龙足迹构成的一条行迹,为实雷龙足迹科Eubrontidae;第二处遗迹......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1/t20250107_779319.html    发布时间:2025.01.07 08:28:00
  10. 多龙矿集区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发现大规模“泉华群”

    一是该泉华群成因为别若则错南部岩溶地下水经深径流加热,受断裂阻水出露成泉;二是泉华群泉眼形态各异,代表不同温泉演化阶段,包括代表早期(外涌)、中期(衰减)、晚期(消堵)不同阶段的各形态泉眼。   该“泉华群”的发现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演化阶段水热系统流体化学......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11/t20241119_776425.html    发布时间:2024.11.11 16:3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