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他的学术方向开始了明确的变化——执着于探向地球深部。 为什么要探测深部、认识深部?“两大因素使然。”吕庆田说。 一是当时全球的矿产勘查都在向深部500米以下进军,我国起步已晚,必须加速赶上。 二是深部因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逐渐被认识到,如幔源岩浆、新......
十年代,已找到大量伟晶岩脉并作了初步的勘查和研究。但由于矿区地处高原、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和危险,加之当时锂矿还未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战场,这里的找矿工作沉寂了近30年。 2002年,国内几乎没有人专题研究伟晶岩及其相关的矿产资源,但在矿床成......
充满未解之谜。孙珍说,“梦想”号,给人类久攻不下的这一科学探索目标带来了希望。 孙珍:深海钻探,被誉为深海科技领域的皇冠。当时我们发起国际大洋钻探的时候就是想打穿莫霍面,莫霍面在距离海底6公里左右的深度,看上去不遥远,但是实际上很遥远。深远海的海况经常是比......
绍灾害发生的情形、家中受损情况等。在州门司镇烟坪村郭塘坪组,一位成功从滑坡中紧急避险的退伍老兵激动地说道:“7月27日5时40分左右,当时天气很不好,我就感觉不对劲,赶紧起床往外面跑,没一会‘轰’的一声巨响,身后的房子全塌了。” 简单地吃点面包和八宝粥后,调查人员......
强烈的求知欲。 高中毕业,张宗祜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立志要读懂石头的语言,破译那从远古流传而来的秘密。1948年大学毕业,他投考到当时的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公司在兰州的石油地质勘探处,从事石油勘探工作。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张宗祜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很快就破译出一......
则来自以郑金兰为局长的山东地矿局新一届领导班子。 五年前,山东省地矿局新领导班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一点——如何突围?当时的情况是:山东地矿局这支以找矿为主的队伍因为特长得不到发挥,前景堪忧。 不过,郑金兰等人似乎想得更高更远,他们追求的“突围”,......
作业的艰辛,为“中国创造”汇聚了力量。 年少展现 学习禀赋 很多人问熊盛青,为什么他可以通过重重考验,被组织委以重任,成为当时“地矿”系统最为年轻的总工,并且不负众望,不断创新突破,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对事业的无尽热爱”是他孜孜以求的核心动力,然而......
国庆节宏伟的天安门广场,就接到了时任化工部总工李悦言下达的重要任务。李总工派郑绵平和两位同事组成盐湖普查组,去青海进行盐湖调查。当时,李总工只是简单介绍了这次任务的背景,后来郑绵平听说是源于一位西北工作的老先生给政务院提出了“西北盐湖很多,要做工作”的建议。李......
1 从不言苦 “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1979年,成都地质学院招生海报上的这句话,深深吸引了年轻的熊盛青。当时16岁的他,考入成都地质学院放射性物探专业就读,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地质学研究的道路。“我的物理老师也鼓励我走这条道路。他告诉我,和传......
害的防治工作。至此,前线指挥部在徐绍史部长和部党组的领导下正式运行。 地震后,救灾成为第一要务。根据当时的情况,前线指挥部与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决定派专家组分赴成都市的都江堰市,绵阳市的北川县、安县、平武县,德阳市的绵竹市、什邡市和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