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于2016年1月20日至23日在广西桂林成功召开了“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业务研讨与技术培训会。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支撑计划”协调人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文冬光主任、地科院岩溶所刘同良所长,中国地质调查局总......
建议。 本文仅对地球深部探测研究与地下资源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莫宣学院士简介:莫宣学,岩石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38年12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81年~1983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曾任中国地......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技术组组长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铬铁矿找矿首席专家杨经绥率专家组赴新疆萨尔托海考察。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安地调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新疆地质局、新疆地勘基金管理中......
形势和国内重大需求,紧跟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围绕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地球深部勘查方法技术等内容进行深度学术研讨。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底青云,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学义,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江西省地质局党组书记饶清华,东华理工大学党委副......
展高精度、智能化调查监测技术装备,加快建设国家地表基质数据库与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切实将调查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围绕地表基质相关基础理论作主题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分析解读了地表基质的科学内涵及生态功......
例,但受长度和直径比值过大等结构制约,在中深层地热利用方面进展缓慢。为了破解这一技术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合作,攻克超长重力热管采热循环过程中难以维持真空、汽液流动阻力过大等问题,创新研制了国内最长的4200m重力热管采热试验装置......
调查局水环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成都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单位相关领导、专家及项目人员30余人参会。 ......
感中心将继续推进冰川表面运动与冰崩、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发生情况等系列研究,推动冰川表面运动成为灾害危险性分析的新因子。 《Remote Sensing》是遥感领域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近3年平均影响因子3.229,在中国科学院对SCI期刊的JCR分区中排在大类工程技术2区、小类遥感3区。 ......
受长度和直径比值过大等结构制约,在中深层地热利用方面进展缓慢。 为了破解这一技术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合作,攻克超长重力热管采热循环过程中难以维持真空、汽液流动阻力过大等问题,创新研制了国内最长的4200m重力热管采热试验装置......
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坚定目标,深化改革,开创新时代区域地质调查新局面”的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线上出席会议并作发言。 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推进区域地质调查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一是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