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锋,男,37岁,在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信息化专业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任水环中心软件研发室副主任,一直从事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2011年,郑宝锋开始参与地质调查安全生产工作,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北斗卫星技术,有力支撑全局安全生产管理、宣传培训、......
杨新伶,男,197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基地管理处处长。南岗基地占地面积约225亩,常住人口约4000多人,是一个集生产、科研、办公、生活一体的“小社会”。作为南岗基地的后勤管理服务的负责人,承担着南岗基地办公区和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公房管理、......
》相继印发,为大会提出的“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出了给力注解。 “为科研团队松绑助力”、“给研究专家个人自由探索空间”,“让科研人员过上更为体面的生活”这些话引起了与会院士及科研人员的强烈共鸣,“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让我们在备受鼓舞的......
助一项)等8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5篇,EI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在工作中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由于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生较多,水平参差不齐,为培养研究生独立实验操作的能力,多方筹措经费购置了数台大型......
智慧和信念揭秘着地下宫殿。作为油气地质单位管理岗位上的一员,虽然不能奋斗在找矿一线,但岗位无谓轻重、不分大小,为一线地质队员们做好后方保障工作依然责任重大。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只有奉献个人“一颗心”,融入集体“一盘棋”,才能把油气地质的“一团火”燃烧的更加旺盛。......
钻,是今年大洋23航次的重头戏,也是头一回在“海洋六号”投入使用。在第一次入水作业和回收过程中,浪涌船摇,2吨多的巨物来回摇荡,10个人也牵拉不住,非常危险。“刘哥”提出了在钻机边框焊接水管,固定胶皮等止荡防撞的改进方案,得到大家认可后,他和技术工人董国强一起对设备......
畏艰难,身披战袍,同病毒较量,与死神抢人,可歌可泣!还有那千千万万在封城后保障城市运行的志愿者们,以及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而自觉做好个人防护的同胞们,都是这个时代平凡又伟大的人。 就如同那些美丽的逆行者们一样,当时代的责任落到肩上时,每个人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如今......
他们熟悉的方式送来了关心。聊天,是分散注意力的好办法。首席科学家刘方兰组织茶会,请大家一起喝茶、聊天。腼腆的蓝明华船长专门叫了几个人一起来到我房间。 一聊才知道,晕船不是女性的专利、不是第一次出海人的专利、也不是北方人的专利。 船长蓝明华自小生长在山区,学了航海......
励和引导地质科研人员从事科普作品创作和科学传播活动;积极推荐科普成果申报国家、国土资源科技奖励;对于在科普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还将予以通报表扬。此外,《规划》还提出,中国地质调查还将加强与中国科协等部门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地质科研人员参与......
责任落实年活动开展为契机,制订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任务目标,并把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和兑现绩效的主要依据,与部门和个人绩效挂钩。 厘清“十三五”科技创新三大总体目标,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组织研发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等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