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责任落实大家谈:履职尽责 担当作为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彭轩明 发布时间:2017-09-05

2017年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地质调查新百年的起始之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部党组“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要求,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压实岗位责任、确保责任落地是保证部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中国地调局物化探所将围绕“两重一主”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和履行责任,全面提高执行力,大力提升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物化探所。2017年,该所将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分解“两重一主”工作任务目标,厘清责任链条,压实岗位责任。确定年度任务目标责任分工,将4项重中之重工作、4项重点工作、12项主要工作,从任务分工、责任领导、责任管理服务部门三方面进行任务分解;以责任落实年活动开展为契机,制订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任务目标,并把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和兑现绩效的主要依据,与部门和个人绩效挂钩。

厘清“十三五”科技创新三大总体目标,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组织研发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等3项国际先进技术、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等3项国际并行技术,研发集成地下空间探测、深部资源探测、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等4项国内领先的地质调查技术体系,示范应用无人机航空磁/放测量技术等4项成熟的勘查方法技术,制定无人机航磁测量等8项技术标准,研制标准物质30项;二是有力支撑地质调查工作,构建深地探测、深部油气与矿产资源勘查、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地下空间探测、海岸带地质与军事地质调查、土地质量与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技术创新与应用新格局;三是形成创新人才高地,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夯实国际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由国际合作向技术成果输出转变。

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创新引领发展。主动适应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项目管理、成果转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业务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加快从“单一管理”向“管服结合”转变。

着力抓好科技平台建设工作,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把国际、国家创新平台和部局重点实验室、业务中心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做扎实,将业务方向、人才团队、配套设施等各种资源统一集中到科技平台这一载体上来;以部、局地球化学“三位一体”建设要求,建强国际中心,推进“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建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枢纽和平台。

调整组织机构、业务结构,促进技术优势发挥和单位整体发展。按照局党组批复方案做好调整工作,调整的主线是整合物化探方法技术优势,提升解决资源能源实现重大突破或发现能力水平。围绕国家对能源资源战略需求和支撑精准扶贫等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贯彻“三深一土”战略部署,特别是紧密结合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区地质工作、雄安新区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土地质量调查支撑精准扶贫等系列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调整所的组织机构和业务结构,并带动人才结构优化调整,努力将方法技术创新与地质调查工作紧密融合起来,在改造、引领、支撑地质调查工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绩效改革到位。全面分析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出台“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四个一批”工作;加快出台所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以更加科学有效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和考评体系激励科研人员。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整治政治生态,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要强化监督检查,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开展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系列活动,引导职工一心科技报国、甘愿无私奉献、勇于攀登领域高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物化探所将坚持在落实上下功夫,确保不走偏、不走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本文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室组织的“责任落实大家谈”征文,作者系中国地调局物化探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