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高山地区冰湖溃决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西藏是冰湖分布及灾害发育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13年7月5日,那曲地区嘉黎县忠玉乡然则然错冰湖溃决,所形成的洪水和泥石流导致下游村庄人员失踪,房屋、桥梁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元。

    开展冰湖溃决案例调查,收集终碛堤组成、溃口特征和洪水沿程冲淤等数据资料,研究探索西藏地区冰湖溃决的形成机理,是冰湖溃决危险性预测的关键前提,也是“藏东南重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地质灾害调查”二级项目的重要任务。2016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防治技术中心)藏东南二级项目组对尼都藏布的然则然错冰湖开展了实地调查。

    野外调查小组徒步36km险路,翻越高山,扎营5000m海拔雪地,克服种种困难,历时一天半安全抵达然则然错冰湖。在海拔5200m的溃决冰湖现场,调查小组开展了系列工作:终碛垄地形地貌、溃口形态尺寸和洪水演进洪痕断面调查,终碛垄光释光测年和全粒径颗粒级配的样品采集等;同时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通过Keyhole、Landsat和Worldview等多期多源遥感数据的解译处理,分析然则然错冰湖溃决前后的变化规律,为案例调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冰湖溃决采用利用无人机拍摄冰湖全貌,水深探测仪测量冰湖坝前水深。通过以上调查工作,获取了大量重要资料,为冰湖溃决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案例依据和数据支持。

    通过冰湖调查,提升了探矿工艺所对青藏高原冰川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为青藏高原冰川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价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然则然错冰湖遥感解译

    然则然错冰湖调查现场

     

     

    破风踏雪探冰湖

    “地质调查领域****应用示范”野外工作组王永江、于坤、蒋校三人在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附近开展野外工作。研究区内存在一系列环形构造,多为岩浆岩体形成,结合地质背景,这些岩体附近具有较高的铜钴资源潜力。本次野外工作对这些岩体进行了详细查证,发现了一定的铜钴矿化现象,对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王永江、于坤、蒋校三人在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开展野外工作...

     

    二十多年来,拉瓜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项目技术副负责、负责人到高级工程师,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努力奋斗,为雪域高原地质事业奉献了青春和汗水。

    1990年夏天,藏族小伙拉瓜从云南昆明地质学校区域地质及找矿专业毕业,分配到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当年9月就前往那曲谷露地热钻机上进行钻孔地质编录等工作,从此拉开了他奋战在世界屋脊的地质事业序幕。

    二十多年来,拉瓜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项目技术副负责、负责人到高级工程师,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努力奋斗,为雪域高原地质事业奉献了青春和汗水。

    在羊八井“高原英雄钻井队”,与同事共创历史奇迹

    1986年8月,拉瓜接到了云南昆明地质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他的地质梦想。参加工作后,许多同学、单位的同事因不能适应常年在高山峡谷的工作、生活,陆续改了行,调离地质单位。拉瓜的家人也认为野外地质工作太苦,多次劝说他转行,母亲和姐姐帮他联系了好几个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自治区档案馆、自治区博物馆等单位任他选。可是拉瓜想到自己在学校学了好几年的专业,荒废了实在太可惜,再说野外虽然辛苦,但是有怎么也看不够的崇山峻岭,“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的日子简单却充实,他婉言谢绝了亲人的好意,执意留在了地质队。

    1993年,刚到单位不到三年的他担任了举世瞩目的羊八井地热田深部地热勘查施工的ZK4001钻孔的地质记录员,他不仅要记录进尺,每2米进行一次提取岩屑样、测泥浆黏度、温度、消耗量、补给量,还要跟当班钻工一起抬设备、装卸泥浆及物资材料。年末,ZK4001钻孔突然发生了井喷,井喷高度达到大钻机井架以上,喷出的岩石碎块飞溅到近一公里远,钢质机台底下也被碎块打出多个深一厘米左右的凹坑。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保住一年的工作成果,大队成立突击敢死队进行压井,他毫不畏惧地加入敢死队,跟老一辈地热钻探的优秀钻工一起,完成了压井、在井口安装高压闸门及检测设备的工作。还有一次上夜班测温度、采岩屑样时,他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伸到泥浆槽里,不一会儿就被烧伤,单位同事都劝他回拉萨治疗,可他在医务室进行了简单包扎后,依然坚守在岗位。

    通过和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最终这口深井获得了单井发电潜力超过万千瓦级的高产地热流体,单井汽水流量达302T/h。其流体具有不结垢、热焓值高、产量稳定等诸多优点,可与世界上仅有的少数地热高产井相媲美,是我国目前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热井,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钻井队被国务院命名为“高原英雄钻井队”,拉瓜正是谱写历史奇迹的团队成员之一。通过这次经历,他更加热爱地质事业了,也练就了坚韧不拔、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工作作风,更加坚定了他的“地质梦”。

    20多年来,从藏北无人区到藏南高山峡谷,他几乎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

    拉瓜酷爱学习,每次出野外,理论书籍成为他行李中最沉重、必不可少的东西。在业务上,他勤于钻研,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积极争取各种业务培训和成果交流机会,不断提升业务工作水平。2002年他取得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矿产专业的大专文凭;2006年4月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综合研究第一期培训班;2006年12月参加中国地调局举办的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与数据库建设应用培训班;2007年9月参加了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委托承办的全国地质队(院、所、公司)技术负责人第三期固体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高级培训班等,并将所学知识用以指导地质找矿勘查工作,取得了实效。

    拉瓜一直从事野外一线的地质工作,先后在单位地质找矿勘查的重要工作岗位上担任项目负责、技术负责等职。20多年来,从藏北无人区到藏南高山峡谷,他几乎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承担过地质找矿勘查各个阶段的野外地质工作,涉及铜、铅、锌、钼、锑、金、地热等十余个矿种,争取了西藏地勘专项基金、中央地勘基金、青藏专项基金及社会资金等的经费投入,助力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西藏地质找矿新突破。如今他成为了单位在职职工中投身野外一线工作时间最长,资历最老的藏族地质专业技术员,发挥了地勘队伍中层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他在西藏高原奉献了青春、奉献了汗水、奉献了聪明才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高原地质人的最美乐章,为建立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西藏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2010年以来,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沙拉刚矿区锑矿资源储量核实”、“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邦达矿区铜多金属矿普查”、“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巴弄坐寺矿区铜多金属矿普查”、“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亚卓矿区铜矿调查评价”、“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江拉昂宗矿区铜多金属矿普查”等社会勘查资金、中央地勘基金、西藏地勘专项基金及青藏专项基金等申请投入经费的找矿勘查项目,其中巴弄坐寺矿区深部斑岩型钼矿的发现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的区域矿产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得到了地质领域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克服种种困难,快乐面对人生

    在荣誉和成功的背后,拉瓜心中也有挥之不去的酸痛。2000年,家中母亲身患重病,瘫痪在床,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他作为砂金开发项目的地质技术负责人,为了不影响单位的工作安排,他毅然奔赴野外一线。当时交通、通信都很不发达,拉瓜的母亲临终前希望能再见唯一的儿子一面,却始终联系不上在野外的拉瓜。

    正好当时拉瓜到县城给项目组买菜,顺便给家里打电话,才得知母亲的愿望,他立即向领导请示,回拉萨探望母亲。可是在回去的路上搭车转车耽误了快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是病重的母亲一直等待着儿子,见到拉瓜后,母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每次想起这件事,拉瓜就愧疚万分,不能在母亲病床前尽孝是他终生无法弥补的憾事。

    2011年爱人临产,他在山上划界勾图;儿子出生还没一个月,他又匆匆背上背包出野外工作;小孩和老婆生病,他还是在野外一线为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而努力着……

    他喜欢音乐,出野外总喜欢带上那把老旧的吉他,自弹自唱,缓解野外生活的空虚和乏味,他也会吹奏葫芦丝、口琴、笛子等乐器,把快乐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他也热衷于爱心慈善,募集衣物,捐赠给工作区的贫困家庭和学生,传递着扶贫帮困、互帮互助的正能量,展现了当代地质人的精神风貌。

    拉瓜最大的愿望是为国家储备更多的战略资源,为西藏培养更多优秀的地质工作人员。他在工作中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将所学知识和积累的野外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其他年轻同事进行交流和分享。在野外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必要的技术知识、规范,他总是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教懂为此。

    拉瓜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不平凡的行动把西藏地热队“高原英雄钻井队”的优良传统发扬和诠释,他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全国地勘行业十佳最美地质队员的荣誉。

    世界屋脊上的追梦人

    为做好地调局科普公益宣传活动,向社会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宣传地质调查重大成果,2017年4月22日,地调局资源所卜令忠、余疆江、马妮娜和夏凤荣等4位同志一起赴西藏尼玛县文部乡小学开展第48个世界地球日“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主题宣传活动。

    文部乡位于西藏北部那曲地区尼玛县,周围交通不便,山路险峻,往返路程2000多公里,卜令忠等一行4人在克服了种种高原反应和艰苦的自然条件之后按既定时间到达了预定地点。

    活动现场,科普组成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分别给文部乡的小学生们讲解了地球的故事。其中,马妮娜老师绘声绘色地为文部乡的小学生们讲解了《地球的故事》,通过介绍地球内部结构和外部地质地貌概况,告诉小朋友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余疆江老师以《全球水循环和水资源》为主题给小学生们介绍了水的各种形态和水循环的3种方式,倡导小朋友们节约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卜令忠老师以《青藏高原盐湖—当雄错》为主题向小学生们介绍了西藏盐湖的分布、当雄错盐湖以及野外观测站的基本情况。

    活动期间,当地的小学生们对宣传内容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对生活的地球和地球上的盐湖以及水资源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与小组人员积极互动,真切地感受到了保护地球资源的责任重大。

    活动结束后,科普组成员还向文部乡北村小学捐赠了学习文具和衣物等物品。

    卜令忠给文部乡小学生讲课 

    马妮娜给文部乡小学生讲课 

    余疆江给文部乡小学生讲课 

    文部乡小学生合影留念

    “手拉手、心连心”科普公益活动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