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地球生命的灭绝与复苏是国际地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今年36岁的文芠,已经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十五年。从实习生到项目骨干、访问学者、读博到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一直在拼搏、一直在突破,每一次坚持都不是命运使然的随波逐流,而是文芠坚守内心作出的笃定选择。她是一位被热爱所驱动、全身心栖息于科研世界的果敢女性。 

    热爱——追寻心中的理想

    “让陌生的宇宙与你我息息相关,去阐释浩瀚宇宙中每个生命瞬间穿过永恒之美”,这是文芠在修化石过程中逐步萌生的理想。

    古生物研究的入门任务是修理化石,这是化石研究的基础,也是一件精细活,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在非常坚硬的灰岩盖层下,修复化石的工作十分艰难,需要借助显微镜用风笔和钢针一点点地将轮廓以外的围岩剥离。修理一块10平方厘米的化石,最少也要耗费两个星期。但文芠却十分热爱这项工作,即使由于长期弯腰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也丝毫不影响她这份热爱。“因为你不知道隐藏在岩石中的化石究竟以何种形态保存着,保存的完整程度又是如何,每修一寸化石我都饱含着对未知的探索和期待,当化石完全展露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文芠这样解释。

    2009年11月,文芠怀着好奇和憧憬的心情第一次踏上罗平这块神奇的土地,参与了罗平生物群门前坡采场的化石采集工作。2014年7月,她作为罗平古生物群化石采集项目负责人,和同事完成了三千余件化石采集,并在整理原有化石名录的基础上鉴定各类古生物化石标本近九千件,建立了罗平生物群化石数据库,建成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化石展厅。这些为2016年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的成功挂牌和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评估优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升——积跬步以至千里

    为掌握化石的分支系统学分析等前沿方法,文芠作为访问学者于2012年5月前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进修,并与前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Michael J. Benton教授开展合作研究。一次次研讨、一篇篇文献、一摞摞报告,以及每个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的日子,结成累累硕果。

    其先后新命名鱼类化石4属5种;发现了世界上分异度最高的早三叠世陆相软骨鱼类微体化石群落,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陆地生态系统的复苏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发现空棘鱼类卵胎生最早的化石证据,为空棘鱼独特的生殖方式的演化提供了实证;首次在我国发现了扁颌鱼类化石,并重新厘定了其分类位置。其成果被应用在国际古生物学经典教科书《Vertebrate Paleontology》(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版第七章重要内容,得到了国内国际同行的认可。

    突破——翻越自我的山丘

    2020年,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和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已经成熟运转,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文芠意识到自己和这个平台的发展都到了瓶颈期,“加把劲儿”再上一层楼,“松口气”滑向另一端。此时,她已经是一位五岁孩子的母亲。是以家庭孩子为重,还是追求更高的目标?无数次的思想挣扎,以考取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告结。她说,想和国内最好的古生物学团队共事,是促进自我成长,也是帮助罗平生物群研究打开国内合作通道。

    一边读书、一边工作、一边带娃,读博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读博这几年,很忙,为了学业、工作两不误,我的每个阶段做什么事都是卡死的。”她的工作包括科学研究、科普工作、科研平台建设工作,这些工作的核心目的都是拓宽合作、深化研究。

    在文芠牵头下,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先后成功申报获批中国地质学会第二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与此同时,罗平生物群研究的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展,达成了与中科院北京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及南京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国内外优秀院所的合作,还获得了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专项,实现了罗平生物群研究自我造血的突破。2023年12月,我国古生物界大咖周忠和、沈树忠、徐义刚、朱敏、谢树成、徐星等6位院士在云南会泽开展联合地质考察。成都地调中心古生物团队在展示重要成果的同时,又明确了新的科研目标。

    “我相信,中心古生物研究之路会越走越宽。”文芠满怀信心地说道。

    感恩——是源泉更是动力

    文芠从事古生物研究15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入选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专家和云南省化石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委员,获得全国奖1项,省部级奖项9项,国家一级学会奖1项。

    面对这些荣誉,文芠心怀感激,感激成都地调中心历届领导对古生物研究的关注和支持,在项目经费极其缺乏的情况下,用中心自筹资金完成了科学研究工作。感谢团队的团结协作,感谢导师的引领帮助。最要感谢的当数她的家人,特别是她7岁的女儿。

    2024年3月19日,文芠提交了2024年度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材料。当她带着女儿从办公室取了快递准备锁门时,女儿惊讶地说:“妈妈,你今天不加班吗?”文芠猛然想起,这是春节以来,她第一次准点下班。女儿已经习惯了她加班,习惯了她不在家。“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疏忽对女儿的照顾,这是不是也是种自私?”正当她又一次陷入深深自责时,女儿忽闪着大眼睛问道:“妈妈,你是不是又完成了一个大项目又要做报告啦?”时间倒回2023年4月22日,文芠作为嘉宾在成都市自然资源博物馆作题为《探秘化石—走进罗平生物群》科普报告,女儿也在现场。散场后,女儿焦急地跑上台,逢人就说,这是我妈妈,骄傲的表情溢于言表。

    “用行动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也许是我这个妈妈为女儿做得最有用的事。我要加油,为自己,也为女儿。”文芠说道。

     

    世界地质公园国际培训大会 

     

     

    国际合作——联合野外考察 

     
    从化石探究生命演化 用热爱奔赴理想远方

    2017年8月5日-7日,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为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切实解决职工“四态”调查中反映的身体亚健康问题,工会特邀高级中医健康医生为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为期三天的免费义诊。此次义诊主要针对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通过针灸、拔罐、艾灸、推拿等方式进行理疗,并提供专业的食疗养生咨询。三天来,累计超过百名职工参加了义诊。

    image001

    image003

    武汉地调中心邀请保健医生为职工义诊

    随着“峰迭阳山GP02安装成功、云台GP02安装完成……”这样的口令不断传来,2020年8月15日上午11时,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30套预警设备全部安装成功并数据联网,在既定要求和时间内,圆满的完成了部局党组下达的工作任务。

    此项工作开始于7月底。自然资源部党组为响应中央部署,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下达在全国滑坡灾害频发地区设置预警实验工作监控点的工作任务,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调局有五家单位承担,西安地调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接到命令后,西安地调中心党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组,李志忠主任亲自部署,各部门协调配合,抽调精英骨干15人为成员,7月27日即带着党旗抵达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经过科学对比、卫星制图、准确测量、优化布点,三天不眠不休,于7月31日已经拿出了舟曲地区成熟可行的监测预警点位布设方案上报。随后工作组按作业要求成立四个突击小分队,分别进行现场踏勘、设备选点。8月进入汛期,舟曲连绵阴雨,上山的路多处多次出现塌方,对于不熟悉当地路线的工作组更增加踏勘难度。另外,监测预警设备由多地供货,到货时间分散且在途时间长,为按时保质完成工作带来很大不确定因素。面对现状,技术人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一方面联系熟悉道路的老乡做向导,一方面密切关注供货厂家,双管齐下,积极稳妥不断推进工作。技术人员从海拔一千多米、两千多米再到近四千米,每天不断踏勘丈量,险情加艰辛:几名业务骨干在一次阴雨滑坡中险些被山上落石砸中,为躲避落石滑到磕伤;大家常常十几个小时才能吃上一天的第二顿饭,饿到虚脱;有位同志因为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时间长,累到腰椎间盘突出才撤回后方;大家每天6点起床,晚上11点才回到驻地,坚持20余天,付出辛勤的劳动,随着设备的到来,全组人员齐上阵进行初安装,为赶进度,甚至通宵工作,所以才能在局党组要求的8月15日汛期到来之前成功的完成了这一艰巨而重大的任务。

    工作期间,西安地调中心主要负责人两次带队前往舟曲,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同时为奋战在工作一线的技术人员助力打气;相关负责人按照中心党委班子安排驻扎当地,与工作组同吃同住同上山;技术负责人协同水环中心具体负责人反复多次沟通确定现场方案及数据联网操作;年轻的技术人员苦中作乐,工作气氛团结而热烈。

    实践再次证明,这是一支像人民军队一样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队伍,是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队伍,上下一心,不畏艰难。面对部局党组交予的任务,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党员比例占77.8%的工作组,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了西安地调中心业务人员整体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技术水平。他们是逐步成长起来的骨干力量,是地质事业发展的熠熠希望。他们怀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深情和高度责任心,在西安地调中心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保障奋发昂扬,不吝青春!

     

    3

    搬运设备

    道路坍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

    西安地调中心承担的舟曲滑坡监测预警设备安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