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家科技部委托, 9月9-10日,国土资源部科技和国际合作司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重点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
“中国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重点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课题(编号2006BAB01A03)隶属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重大项目,2006年启动,2010年底结束。课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疆地质矿产研究所等7单位参加。
自课题启动以来,在国土资源部国际与科技合作司的领导下,在项目办公室的指导下,课题承担单位认真组织,各参与单位、科研人员积极行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跨越我国北部、西部和西南国境的中南蒙古—大兴安岭、兴都库什—西昆仑和三江—湄公河等三个成矿带开展成矿规律对比研究,经过4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科技部下达的课题任务和考核指标。
验收会上,以翟裕生、李廷栋、滕吉文等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课题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首次编制完成的《中国大陆周边毗邻地区重要成矿带1∶100万成矿规律综合编图技术要求》(修订稿),使跨境成矿带对比有一个统一标准和平台。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三个重要跨境成矿带1∶100万地质、构造、矿产系列图件,基本上掌握了重要跨境成矿带地质矿产特征,为中国大陆境内外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三个重要跨境成矿带矿产地数据库,为今后开展我国周边地区地质矿产工作,搭建了信息平台。课题组系统分析了我国及邻区地质和成矿作用,提出了我国周边三个重要跨境成矿带成矿区划,深化了对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矿产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的认识,揭示了重要跨境成矿带成矿地质规律,对开展境外勘查具有指导作用。重点开展了跨境成矿带地质找矿方法技术组合研究;在跨境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基础上,对境内相应成矿带的找矿工作提出了新认识;圈定出境外找矿靶区16处,对于支持“走出去”勘查开发境外矿产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与实践,深化了与周边国家地学机构的联系,为进一步开展地质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课题培养了一批人才,课题综合效益明显。
专家组认为课题全面完成了合同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达到了考核指标的要求。研究报告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成果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中国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重点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课题验收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