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6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9月上旬,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组织开展2022年度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包括新入职职工、博士后、研究生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来所交流人员等36人。

    培训班首先欢迎新职工、博士后、研究生进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工作和学习,并提出五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做到身心尽快融入单位,为单位发展贡献力量。二是要潜心学习,上好入职“第一课”,找准自身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三是要勤于思考,学以致用,把培训所学所思运用到工作中,转化为工作能力和本领。四是要求授课同志精心准备、认真讲课,给新职工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五是要求各部门为新人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推动新职工尽快成长成才。

    青岛海洋所原所长刘守全研究员以“奔跑的身影 奋斗的足迹——海洋地质所发展的故事”为题讲了第一课,回顾了单位的发展历史,讲述了该所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的奋斗史,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的发展史,让学员们感受了研究所的精神和文化传承。

    本次培训为期4天,因疫情防控要求,前两天采用线下方式、后两天采用线上方式进行,近30位老师参与授课,内容涵盖了单位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地调科研、财务管理、装备基建、人事政策、党风廉政、安全保密、技术业务等方面,后续还将根据情况组织开展职业心理健康讲座、纪法教育培训等,培训内容丰富,课程安排科学。

    在交流座谈阶段,邀请了两位已经入所工作的青年职工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给新职工提了很好的建议。六位参训学员代表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培训进一步了解单位总体情况、业务布局、管理程序、发展方向等,增强了对海洋地质工作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为履行好岗位职责奠定了基础。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勤奋拼搏、担当奉献,为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机构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青岛海洋所组织开展2022年度岗前培训

    在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为传承雷锋精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3月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团委组织开展以“志愿服务行 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冬奥会志愿者分享活动。地学文献中心两名借调至奥组委服务团队的团员青年袁晓诺、童铃青分享了冬奥会志愿服务期间的见闻感受。

    分享会上,袁晓诺讲述了从2021年11月中旬借调到冬奥组委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的工作经历。水(冰)立方作为开赛最早、赛程最多、耗时最长的冬奥场馆,袁晓诺及其所在团队, 1月起停休,且在冬奥会期间平均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6小时,周末和节假日均未休息,负责赛前讲解、接待和赞助商接待空间的布置工作。曾给多个到访团队进行水冰转换、冰壶相关内容讲解,并获得充分肯定。她表示,在志愿服务期间,让她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技能、积累了经验,未来将带着奥运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

    童铃青从2021年11月底借调至冬奥组委机场运行团队从事注册业务领域工作。从1月3日进入闭环,到3月冬残奥会保障结束后移出闭环,童铃青身穿二级防护服,在闭环内全力以赴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首都国际机场是涉奥人员入境第一站,服务保障质量将直接影响涉奥人员对北京冬奥会的第一印象。“国门第一岗”“北京冬奥会初印象”“奥运会利益相关方的必经之路”这是激活中心的特殊标签,也是童铃青下定决心守护的责任与荣誉。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站好了“国门第一岗”,为入境的涉奥旅客提供了热情、专业的注册激活服务,她表示,“作为冬奥志愿的‘大管家’,我们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志愿服务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冬奥,兑现了庄严的承诺!”

    她们用笑容和奉献温暖了这个冬天,用专业素养和细心耐心为冬奥会顺利举办贡献着力量。她们在为冬奥会奉献的同时,个人也得到了成长,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团员青年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充分发挥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作用,依托业务工作积极行动,推动地学文化传播,做好地学文献资源的守护者和地学科普知识的传播人。

     

    袁晓诺在为志愿者团队做培训

     

    1月21日0点 童铃青激活中心第一班岗

     
    地学文献中心团委开展冬奥会志愿者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