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8年6月21日-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在西安组织召开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培训会。旨在贯彻落实《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和《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文件要求,推进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提升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支撑服务能力。

    本次培训邀请来自长安大学的刘云华、孙乃泉、王利教授和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范立民教授等4位专家作专题讲座,专家们详细阐述了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机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新型技术方法,重点讲解了金属矿产资源成矿作用、矿床特征、开采技术以及开采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介绍了煤炭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开采技术、含水层破坏情况的监测技术方法、地空瞬变电磁法技术工作原理以及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准测量和GPS测量技术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参会人员一致表示本次培训内容丰富且有针对性,通过培训更好地了解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最新动态,学习了多种矿山地质环境新型技术方法,对进一步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具有很强的的指导意义。

    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的5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环境监测院召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培训会

    为推动中国孢粉专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承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协办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十届第二次学术年会,2019年10月10-16日在四川绵阳召开。孢粉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朱怀诚研究员、副理事长地质所高林志研究员分别致辞,就中国孢粉学分会40年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地质所高林志研究员和浙江师范大学倪健教授分别作了大会报告,对地层孢粉和长期生态学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水环所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实验员共1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贡献了11个口头报告和1个展板报告。其中包括杨振京研究员的《白洋淀地区的第四纪古植被与古环境演变》、杨庆华工程师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表土孢粉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王利康助理研究员的《太原盆地早更新世以来孢粉记录的气候环境演化》、王攀研究实习员的《洛河下游石羊剖面末次冰盛期以来的孢粉记录与植被演替》和宁凯博士的《孢粉和正构烷烃记录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地下水补给型湖泊近千年来的植被和环境变化》等。在会场上取得了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水环所硕士研究生赵楠楠的《柴达木盆地表土孢粉与植被关系初步研究》口头报告在74位参会学生代表论文评比中获优秀奖。

    本次会议会期3天,设置了包括地层孢粉、第四纪气候事件、表土花粉、青藏高原、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古生态、花粉的形态传粉与古环境、综合分析和优秀学生论文专题等8个专题。本次学术会议有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Marie-Jose Gaillard在内的来自71个单位的203名代表参会,共安排了90个口头报告,26个展板报告。

    会后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川西北山地垂直带地质与植被多样性”野外现场研讨会,参会代表们就川西北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植被多样性、山地垂直植被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川西北的地质地貌和植被生态学方面的科研价值给出较高的评价,就平武县的发展方向和生态保护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019年孢粉学学术年会开幕式

    水环所杨振京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川西北山地垂直带地质与植被多样性”野外现场研讨会现场

     

    水环所积极协助举办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