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8年9月26-2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西南宁组织召开“东亚峰会环境资源管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合理利用资源、共促绿色发展”为主题,主要围绕环境资源管理国际合作和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议题展开讨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张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光华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

    李金发表示,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下,在东亚峰会机制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参会各国及国际机构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在地质调查、地学研究、矿业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推进,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地质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他非常愿意各方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增进了解,凝聚共识,为东亚峰会国家的环境、资源合作指明方向。针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加强交流沟通,深化已有合作。推动签署环境资源、地学领域的多边、双边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已有多双边合作。二是探讨合作计划,共建共享平台。探讨制定东亚峰会环境资源合作计划,共同推动建立东亚峰会资源环境综合管理与评价大数据共建共享平台。三是依托项目驱动,深化务实合作。启动区域水文地质编图、跨界地质综合编图等国际合作项目。四是加大人才培养,提高管理能力。共同举办研讨会、技术培训班,联合推动有关联合实验室建设,继续为东亚峰会国家培养研究生和地质科技人才。

    张陟表示,东亚峰会成立12年,已成为域内外国家共同参与的重要对话合作平台。在东亚峰会机制下开展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助于共同推动环境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的具体举措,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呼应。

    周光华表示,广西作为中国西南边境和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愿同各方齐心协力,努力挖掘、传承、保护和利用环境资源,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作出更多的“绿色贡献”,共同促进绿色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部等机构和组织代表及东亚峰会机制内的各国代表就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矿业发展,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进展与成就等展开探讨,并就《加强东亚峰会国家环境资源领域合作的共同倡议》进行了讨论、审议,最终由各国代表共同签署实施。

    东亚峰会是亚太区域合作的重要议事平台,对于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研讨会是东亚峰会框架下首次开展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会议,由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共同承办,并得到东盟成员国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的大力支持。

    来自柬埔寨、老挝、蒙古、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等8个国家环境资源领域官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专家,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直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有关负责同志、专家出席会议。

     

    东亚峰会环境资源管理研讨会在南宁召开

    2017年6月16-18日,华南云开地区构造演化研讨会于在广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主办,旨在交流云开地区取得的最新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和进展,探讨云开地块构造演化过程。

    会议邀请南京大学于津海教授、王孝磊教授及中山大学王岳军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云开地块存在古老的基底吗”、“扬子地块东南缘多块体拼接与加里东期陆壳再造”和“武夷-云开前泥盆纪地质”的主题报告,从不同侧面介绍了武夷-云开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组成与构造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华南地区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武汉地调中心扬子工程首席牛志军研究员作了题为“湘桂地区前泥盆纪沉积特征与构造演化”的学术报告,从沉积学的角度探讨了扬子地块东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院、桂东-粤西项目组的一线专家针对两省区前泥盆纪侵入岩研究、广东省及港澳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粤西奥陶纪化石、云开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及变基性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汇报交流。

    与会专家和代表就云开地块前寒武基底物质组成与演化、华南新元古代早期大陆聚合与裂解、南华纪-早古生代盆地性质及加里东期造山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就下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与合作达成共识。研讨会的召开为一线地质调查工作者提供了与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产学研交流的平台。

    会后,桂东-粤西成矿带二级项目对2017年的工作作了详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子项目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科技创新目标和科普目标。

    来自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院、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的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专家作学术报告

    华南云开地区构造演化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5122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成果评审,并获得优秀级。

    据该项目负责人、青岛海洋所固体矿产室副主任赵京涛介绍,辽东湾近海是我国管辖海域海砂勘查开发热点地区,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此部署了“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项目,该项目在成果集成过程中,紧密围绕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着力推进的地质科技改革思路,踏实遵循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成果评价四原则上初显实效。

    注重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

    一是夯实辽东湾区海砂资源成矿理论基础。刻画了辽东湾调查区沉积物类型分布格局,判别沉积物物质来源,分析总结海砂分布特征和成因类型,将该区找矿重点锁定在西岸六股河口附近的砂质沉积区和南部辽东浅滩潮沙席和潮流沙脊区。二是估算辽东湾区海砂矿潜力资源量。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几何断面法和地质块段法推断古河道型砂矿潜力资源体积为23.52亿m3,潜力资源量为33.40亿吨;预测沙波型和沙席、沙脊型砂矿潜力资源体积为217.2亿m3,潜力资源量为308.42亿吨。三是开展辽东湾区海砂开采环境效应研究。针对六股河岸外古河道型砂矿区,以开采20m深度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海砂开采环境效应评估,预测海砂开采海水水质变化。

    致力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一是《辽东湾近海海砂探矿权设置》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可供招拍挂的重点区块。二是《辽东湾近海海砂勘查与开发规划》可直接服务于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矿政管理,为地方政府制定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海域使用权提供支撑。三是“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已发现的近海海砂资源能够为沿海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大量的建筑原材料,并将引领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培育壮大海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市场。

    推动科技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

    “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按照面上展开、筛选定区、重点解剖的部署原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该调查技术体系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为沿海重大基础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建筑材料保障。

    促进人才成长和科研团队建设

    该团队以中青年的博士、硕士为骨干,学科涵盖了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信息科学等近海矿产资源调查相关领域,累计培养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英才2名,该团队将为下一步开展我国海岸带矿产资源综合调查和潜力评价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该区海砂资源成矿规律,分析了海砂矿类型,圈定了海砂矿重点赋存区,估算了海砂潜在资源量,开展了海砂开采环境效应评估,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辽东湾底质沉积物类型分布图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搬运模式  

     

     

    相关链接:

    近海砂矿资源是海洋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次于陆架石油和天然气,是居于第二位的海洋矿产资源,特别是陆架地区分布广泛的建筑用砂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资源利用的现实可能性。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区、港澳地区以及日韩等国对海砂的巨大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海砂勘查和开发热。

    我国海砂资源开发起步比较晚,国家层面上开展的基础调查工作较少,加之海砂资源地质控矿因素不清,潜在的资源量无法估算,致使海砂勘查和开发处于盲目和无序状态,缺乏在国家法规制约下的合理开采和利用。

    针对我国海砂资源矿政管理现状,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启动了中国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主要任务是在我国近海重点调查区,进行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估、勘查开发边界条件调查与评价、开采海洋环境动力学因素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估,为我国政府进行海砂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我国近海海砂资源调查技术标准。

    迄今为止,青岛海洋所先后完成了南海珠江口区、东海舟山区、黄海成山头区、渤海辽东湾区和台湾海峡西岸区等5个区块的近海海砂资源调查。

     

    青岛海洋所在辽东湾圈定了海砂矿重点赋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