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青岛海洋所在辽东湾圈定了海砂矿重点赋存区

来源:地调局青岛海洋所 作者:张淑胜 发布时间:2015-12-22

2015122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成果评审,并获得优秀级。

据该项目负责人、青岛海洋所固体矿产室副主任赵京涛介绍,辽东湾近海是我国管辖海域海砂勘查开发热点地区,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此部署了“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项目,该项目在成果集成过程中,紧密围绕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着力推进的地质科技改革思路,踏实遵循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成果评价四原则上初显实效。

注重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

一是夯实辽东湾区海砂资源成矿理论基础。刻画了辽东湾调查区沉积物类型分布格局,判别沉积物物质来源,分析总结海砂分布特征和成因类型,将该区找矿重点锁定在西岸六股河口附近的砂质沉积区和南部辽东浅滩潮沙席和潮流沙脊区。二是估算辽东湾区海砂矿潜力资源量。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几何断面法和地质块段法推断古河道型砂矿潜力资源体积为23.52亿m3,潜力资源量为33.40亿吨;预测沙波型和沙席、沙脊型砂矿潜力资源体积为217.2亿m3,潜力资源量为308.42亿吨。三是开展辽东湾区海砂开采环境效应研究。针对六股河岸外古河道型砂矿区,以开采20m深度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海砂开采环境效应评估,预测海砂开采海水水质变化。

致力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一是《辽东湾近海海砂探矿权设置》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可供招拍挂的重点区块。二是《辽东湾近海海砂勘查与开发规划》可直接服务于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矿政管理,为地方政府制定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海域使用权提供支撑。三是“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已发现的近海海砂资源能够为沿海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大量的建筑原材料,并将引领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培育壮大海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市场。

推动科技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

“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按照面上展开、筛选定区、重点解剖的部署原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该调查技术体系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为沿海重大基础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建筑材料保障。

促进人才成长和科研团队建设

该团队以中青年的博士、硕士为骨干,学科涵盖了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信息科学等近海矿产资源调查相关领域,累计培养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英才2名,该团队将为下一步开展我国海岸带矿产资源综合调查和潜力评价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辽东湾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该区海砂资源成矿规律,分析了海砂矿类型,圈定了海砂矿重点赋存区,估算了海砂潜在资源量,开展了海砂开采环境效应评估,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辽东湾底质沉积物类型分布图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搬运模式  

 

 

相关链接:

近海砂矿资源是海洋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次于陆架石油和天然气,是居于第二位的海洋矿产资源,特别是陆架地区分布广泛的建筑用砂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资源利用的现实可能性。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区、港澳地区以及日韩等国对海砂的巨大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海砂勘查和开发热。

我国海砂资源开发起步比较晚,国家层面上开展的基础调查工作较少,加之海砂资源地质控矿因素不清,潜在的资源量无法估算,致使海砂勘查和开发处于盲目和无序状态,缺乏在国家法规制约下的合理开采和利用。

针对我国海砂资源矿政管理现状,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启动了中国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主要任务是在我国近海重点调查区,进行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估、勘查开发边界条件调查与评价、开采海洋环境动力学因素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估,为我国政府进行海砂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我国近海海砂资源调查技术标准。

迄今为止,青岛海洋所先后完成了南海珠江口区、东海舟山区、黄海成山头区、渤海辽东湾区和台湾海峡西岸区等5个区块的近海海砂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