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0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安矿产中心”)与河南省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地矿一院有限公司”)在洛阳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办秦岭-豫西锑金矿技术交流研讨会和野外联合考察。

    在签约仪式上,河南地矿一院有限公司和西安矿产中心分别介绍了单位全面建设情况及工作部署,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部署、秦岭-豫西成矿带研究进展、找矿资源基地建设、地质大数据建设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双方表示,要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调查研究成果集成与转化等领域,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战略合作,为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秦岭-豫西锑金矿技术交流研讨会上,河南地矿一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安矿产中心围绕秦岭-豫西锑、金碲成矿规律与找矿进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讨交流。与会单位一致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共同绘就合作发展新蓝图。

    野外考察期间,与会单位重点围绕北秦岭高岭沟-五里川锑金成矿带锑矿控矿构造、背斜侧伏特征、赋矿标高等规律认识和下步找矿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在东秦岭-豫西地区锑金找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西安矿产中心与河南地矿一院有限公司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赴泰国柬埔寨老挝开展合作编图境外调查工作”团组顺利完成对泰国、柬埔寨、老挝野外调查。

    2018年5月10日至20日,出访团与泰国矿产资源厅进行了项目交流,并与泰方专家一同调查了中泰铁路沿线环境地质问题以及沙墩世界地质公园滨海岩溶地貌。5月10日,出访泰国矿产资源厅,双方就中泰铁路沿线环境地质调查和滨海岩溶研究进行了交流和商讨。会议期间,双方对之前的合作关系以及前期现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此外,双方还讨论了2018年工作计划和安排,以及项目协议签署时间表。5月11日至14日,出访团对中泰铁路沿线曼谷-北标府-呵叻府段火成岩与灰岩接触带、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进行了野外调查,15日至19日,出访团调查了沙墩世界地质公园的滨海岩溶地貌、洞穴、海水入侵情况以及地层界线等,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21日至24日,出访团访问了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并对岩溶所正在开展的柬埔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进行了野外检查工作。5月21日,出访团与水环所、河南地矿局以及南科大的有关专家一同访问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双方就柬埔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进行了讨论,并签署访问纪要。5月22日,中方代表团调查了洞里萨湖的水文情况、水质情况、生态环境问题、渔民生活情况,并对菩萨地下水利用情况以及菩萨与磅清扬附近侏罗纪至白垩纪典型地质剖面地点开展了实地勘察;5月23日,代表团调查了磅士卑省的温泉、以及塌陷群,为后续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25日至29日出访团与老挝水资源厅进行了项目交流,并与老挝专家一同进行了水文地质野外调查。25日,出访团访问老挝水资源厅,双方就中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合作编图进行了商讨。老方对中国与柬埔寨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联合调查表达了浓厚兴趣,并表示希望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类似合作,双方对联合开展老挝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编图进行了充分讨论,初步达成了共识。25日-29日,出访团对万象-万荣-琅勃拉邦沿途及周边的水库、河水、机民井、瀑布、泉和地下河出口进行了水量和水质的调查,同时对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

    本次为期21天的联合调查和业务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中南半岛5国水文与环境地质合作编图”地质调查二级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合作,为进一步巩固澜湄合作,促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与泰国矿产资源厅交流

    柬埔寨开展地下水现场调查

    在老挝水资源厅开展合作交流 

    岩溶所赴泰柬老开展合作编图境外调查工作

    2018年4月18日至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2000米深钻野外现场交流及中期检查部署会在河南洛阳召开。

    上宫金矿是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利用化探方法成功找到的第一个金矿床,经过30多年的开采,浅部500米以上矿体接近枯竭,亟需在深部取得找矿突破。为进一步发挥科研在该地区地质找矿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项目专门设立了“熊耳山上宫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探测试验示范”子课题。目前,该子课题已完成全部岩芯样品的取样工作,完成了2000m深度剖面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年底前将根据这两个深孔和其它浅孔剖面完成立体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和深部矿体预测工作。

    4月19日,与会代表野外参观了上宫金矿2000m深钻施工现场和岩芯库,项目子课题承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详细介绍了上宫金矿矿床地质和2000米深钻施工情况。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就深钻施工对本项目的意义以及建立立体地球化学模型对深部资源潜力的指示作用进行深入交流。与会代表参观了标本和岩芯样品,并结合各自矿区工作就岩芯取样方法、矿床成因等问题开展讨论。

    4月20日,在室内召开了项目中期检查部署会,地调局物化探所副所长首先代表项目牵头单位简要介绍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项目中期检查提出了要求。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并针对中期检查进行了详细部署,特别在送样和分析环节对各参与单位做了具体要求,并规定重要时间节点。会上还分别就项目中期检查考核指标和预算执行目标进行了汇报。最后,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会代表进行现场交流探讨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通过召开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和各课题下一步工作重点,保障了项目中期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增进了各参加单位和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发挥了项目牵头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作用。同时凸显“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矿产探测和支持“三深一土”战略的重要意义。

    地调局物化探所、河南地矿局相关领导,项目各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等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上宫金矿2000米深钻野外现场交流

    物化探所召开“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项目2000米...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和河南地调院承担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郑州航空港区)双鹤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成果获得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的高度好评。

    在郑州航空港区双鹤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成果交接暨地质调查服务供需见面座谈会上,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对提交的成果资料进行了审核,认为该成果为郑州航空港双鹤湖片区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可靠的地质参数、科学的评价分析以及有针对性的地学建议,并对航空港区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会人员还就郑州航空港经济建设地质保障需求,海绵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规划及地热等清洁能源的开发规划等进行了座谈,并对下一步双方以规划理念加地质元素的合作达成一致意见。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区既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重要指示,根据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要求,地调局天津地调中心在2016年地质调查计划中部署了郑州航空港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工作。

    地调局天津地调中心、河南地调院、郑州航空港区规划、市政、城建、环保、国土、发改委等单位和部门参加座谈。  

    99999

    双方交接成果报告

    88888

    双方商谈下一步合作内容

    郑州航空港区双鹤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

    8月中旬至9月初,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组织四川地调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和河南地调院等单位联合踏勘,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开展子项目“新疆若羌北山整装勘查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地质调查”的野外查证工作。

    通过本次野外地质工作,掌握了本区三条深大断裂(依格孜塔格-红柳河、白地洼-淤泥河、红十井-矛头山)的空间形态和影响范围,确定了工作区南部韧-脆性剪切带中褶皱的存在和空间特征,新圈定了多个重要地质体,查证了新解译出的基性和超基性岩体的存在,新发现一处具有明显矽卡岩化特征的矿化蚀变带。这些认识将为整装勘查区的后续工作部署提供参考,同时也将促进该区基础地质研究水平的提高。

    罗布泊构造位置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天山南缘,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北山裂谷西段,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干旱缺水,基本无任何植被,是中国三大无人区之一。8月的罗布泊尤其酷热,中午时段平均温度达45℃左右,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布满棱角岩砾的戈壁上,野外工作完全像是置身于烤炉之中,炙热烫手的岩石,极其干燥的空气,毫无生气的景象,时而侵扰的沙尘暴,给项目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目组人员依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认真完成了每个观测点的定位、观察、记录、采样和照相等工作,对相关地质现象进行了充分讨论,仔细与高分遥感影像图进行了比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预计的工作任务。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组织完成新疆若羌北山高分遥感调查...

    为进一步推进地质云(地质大数据)建设,了解IT及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发展动态,近日,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信息业务中心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有关领导和信息化业务人员赴华为北京研发基地进行调研和技术交流。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涂骏调研员、地调局发展中心副主任蔡纲,来自天津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成都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青岛海洋所、航遥中心、油气调查中心、环境检测院、水环中心、水环所、地科院、图书馆、河南地调院、发展中心、实物资料中心等19家单位的近60人参加了调研;来地调局发展中心访问交流的韩国地学与矿产资源研究院(KIGAM3名人员也参加了调研。调研活动由地调局发展中心总工谭永杰组织带队。

    大家参观了华为北京展示中心EBC(Executive Briefing Center),详细听取了有关人员给予智慧公共服务、先进应急通讯、数字化通讯业务、运维运营、IT基础设施、数字企业、创新愿景、智能终端等9个方面的展示和介绍,并体验了相关技术演示。

    参观结束后,华为信息技术专家做了华为云数据中心、数据中心SDN敏捷网络、LTE集群通讯等3个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华为云数据中心、新一代网络和区域应急通信等方面的技术方案、发展现状和典型例证,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通过此次调研,大家比较系统了解了华为在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解决方案和相关设备情况,对于推进地质云(地质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活动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积极支持,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参与了组织活动。

     

     

     

    地调局发展中心相关人员赴华为北京基地调研交流

    当地时间10月21日,中国援卢旺达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组应邀拜会卢旺达共和国矿业、石油和天然气署(Rwanda Mines, Petroleum & Gas Board),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简称“油气调查中心”)、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简称“天津地调中心”)及河南地调院等一行13人参加此次研讨,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王嘉欣参赞等陪同交流。

    卢旺达矿业、石油和天然气署署长、内阁成员弗朗西斯·葛泰拉先生对项目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达卢方对项目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随后,油气调查中心与天津地调中心分别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概况及项目详细实施计划。会议指出,援卢旺达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由习近平总书记与卡加梅总统共同提出,对中、卢两国进一步开展地质调查、矿业开发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意义重大,卢方对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此次工作,派遣大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表示赞赏与感谢。鉴于卢旺达本土地质环境与人文环境较为复杂,卢方希望派遣工作人员协助开展此次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同时借此契机向中方技术人员学习,以提升卢方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探开发能力。会议希望两国工作人员亲密合作,建立良好联系,作为一个团队形成合力更有效地推动项目实施。

    会议最后,弗朗西斯·葛泰拉先生表示卢方将全面配合援卢旺达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实施,为中方项目组提供手续办理等工作支持。油气调查中心、天津地调中心向卢旺达矿业、石油和天然气署及弗朗西斯·葛泰拉先生赠送中国地质调查局援卢旺达地质矿产调查前期技术图集。

    援卢旺达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组拜会卢旺达矿业、石油和...

    2019年8月15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到访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双方就“一带一路”矿产资源调查和“南阳盆地深部及周边矿产资源勘查”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河南地矿局介绍了南部非洲开展矿产资源勘查的情况、南阳盆地内部沉积矿产(石油、天然气、天然碱等)及周缘金属矿产(铜、金等)勘查取得的新进展、栾川钼多金属矿集区深部找矿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大运河(河南段)和沿黄河部署生态地质调查工作的计划等。天津地调中心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境外工作会议精神、南部非洲开展地调项目和商务部援助项目情况以及正在实施的南部非洲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工程的执行情况及主要进展。天津地调中心依据在南部非洲取得的地质调查成果,向对方建议了优先商业性矿产勘查跟进的地区和主攻矿种。双方围绕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要求,开展了深入研讨,就下一步如何共同推进南阳盆地及周缘矿产资源调查、栾川矿集区深部矿产勘查、大运河及沿黄河生态地质调查和南部非洲矿产资源调查等方面工作达成共识。

    天津地调中心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华北项目办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交流工作成果

    交流现场 

    河南省地矿局到访天津地调中心开展业务研讨

    近日,2017年几内亚矿业开发规划研修班结业典礼成功举办,至此,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在局属十几个单位的协助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年发展中国家地质调查信息化技术培训班”、“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管理官员研修班”等8期援外培训及研修项目圆满完成,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四大洲的阿富汗、尼日尔、波黑、赞比亚、墨西哥等43个国家和地区291名官员与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或研修,受训人员包括从副部级、局级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领域涉及中国矿业政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航空物探、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勘探、地质调查信息化、矿山的采选冶、绿色矿山等多个领域。

    本年度援外培训项目的是历年来参与单位最多,培训学员最多,参训国家最多的一次,新增油气资源领域与海洋地质调查领域培训,与发展中国家地矿官员与技术人员分享了中国地质调查领域最新的成果与最实用的技术,包括地学信息技术、地质大数据、地球化学填图理论与方法、航空物探技术、海洋地质调查技术和地质公园建设等领域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位于世界领先的方法技术,并力图通过分享中国在以上地质调查技术领域的经验,共促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多边、双边地学领域的合作。

    援外培训项目历时80天,培训足迹涉及北京、天津、山东、河北、陕西、湖北、江苏、四川、甘肃、河南10省11地,行程超过4万公里,采用室内授课、野外实践和参观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了中国在地质调查领域、矿业开发等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在室内授课方面,我们邀请了70多位中国著名的专家和学者,开展了150多次专题讲座,授课内容覆盖了中国矿业管理、地学信息化及地质大数据、地球化学调查基础理论及具体应用、地球物理勘查理论与方法、地下水资源及调查与评价、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及其应用、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利用、海洋地质调查进展及方法等多个方面;在野外实践方面,安排了10处野外实践,包括在北京周口店、南京汤山等地进行了地质填图技术野外培训、在北京潮白河畔进行了野外地球化学采样实习,考察了甘肃金川铜镍矿、陕西金堆城钼矿的矿山选矿厂、冶炼厂、复垦示范基地等地;在参观交流方面,前往中国地质图书馆、全国实物资料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区地调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地科院物化探所、地科院地质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大港油田、河南地勘局等20多个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参加了2017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2017欧亚经济论坛、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并与我局签署了多份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探讨了“建立长期沟通合作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从2005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已为7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近千名地质调查各领域的人才。多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致力于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搭建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领域科技创新与合作交流的平台,人才技术培训是开展地质矿产领域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研修班、培训班,旨在通过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培训为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使其掌握最新的地球科学前沿技术,提升发展中国家技术人员的水平,“授之以渔”增加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共享中国在地质调查领域所取得的经验、技术和成果,共同推动全球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1  2017年几内亚矿业开发规研修班结业典礼

    图2  为几内亚学员代表颁发证书

    图3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参观

    援外培训提升发展中国家地质调查领域专业人员的技术...

        1月29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北京联合签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共为促进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和地质技术服务。

        根据协议,自2010年至2014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合开展河南省地下水库勘查评价、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整治、农业地质调查评价、水土污染监测修复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与工程示范;联合共建河南省地质环境信息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为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与信息服务;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南省科研项目、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项目等;联合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互派科技人员到对方交流学习。

        按照合作机制与职责,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技术方法和人才保障,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供工程示范试验基地与工作场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侯金武、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唐全国分别讲话并在协议书上签字。

     

    中国地环监测院与河南地矿局签署协议共为河南地质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