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6月7日,强降雨致桂林市荔浦市双江镇受灾严重。 覃日友 摄 

    中新网南宁6月9日电(林艳华 黄尚宁)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6月9日介绍,连日来随着持续强降雨,广西多地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告急。在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监测技术单位科学组织下,6月7日当天,广西境内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起,组织避险863人。 

    6月6日以来,广西北部普遍遭遇强降雨,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局部超过400毫米。6月7日9时30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桂林站与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会商,将桂林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升为橙色预警。桂林站值班人员电话通知荔浦市自然资源局值班人员,要求及时组织监测员对全市地灾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发现异常马上组织受威胁人员撤离避让。当日10时左右,荔浦市马岭镇同善村委潘厂屯滑坡隐患点监测员发现滑坡前缘有小崩小塌并冒浑水,立即报告马岭镇政府。马岭镇政府当机立断组织村民撤离,成功撤离避让100多户591人。下午13时,屯后山500米范围内的山坡发生滑坡,滑坡总规模约30万立方米,造成潘厂屯部分房屋损坏,多数居民房一楼都堆积有滑塌的岩土体。所幸因撤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部分隐患点布设的监测设备在地灾防范中起到了“技防”的作用。 黄尚宁 摄

    另外3起成功预报的地质灾害发生在阳朔县普益乡上游村委小窝村、高田镇古登村委栗木山村和永福县工商宿舍区,地灾发生时间在6月7日1时至17时之间,均为山体滑坡,滑坡体积为600至18万立方米之间。其中阳朔县2起地灾成功撤离避险人员62户202人,永福县1起地灾成功撤离避险人员14户70人。4处地灾发生地均为登记在册的群测群防点,其中潘厂屯滑坡隐患点安装有雨量计、土壤含水率计等监测设备,加上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科学组织,各隐患点监测员加强巡查监测,彰显群测群防体系的强大威力,收到了“人防+技防=成功预报”的变量效果。

    据了解,今年4月以来,广西已先后发生地质灾害7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当前,广西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鉴于今年地灾严峻形势特别是6月份可能出现的集中高发趋势,广西自然资源厅要求进一步加强巡查排查和宣传培训演练,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坚持“人防+技防”技术思路,做好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确保广西全区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安全度汛。

    广西成功预报4起地质灾害 组织避险863人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地方需求对接,拓展调查研究思路,使二级项目布署的各项工作顺利落地,并为下一步子项目实施方案的细化做准备,2016年2月2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刘德成副所长带领《西江中下游岩溶峰林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组一行8人,赴广西国土资源厅进行交流对接,征求地方对项目实施方案的需求以及如何服务当地精准扶贫。

    对接会上,刘德成副所长首先对国土厅长期以来,对地科院岩溶所地调科研工作、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基地建设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接着介绍了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预算管理、成果评价等方面的新要求以及地科院岩溶所承担的地调项目在广西的部署设置情况。项目负责人覃小群研究员介绍了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西江中下游岩溶峰林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目标、任务、科学问题、工作部署和需要对接等情况。国土厅吴锡熹副厅长对地科院岩溶所围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问题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文明建设,长期在广西开展地质调查工作高度称赞;对二级项目《西江中下游岩溶峰林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部署在广西崇左市和柳州融安县贫困地区非常欢迎;表示国土厅将全力支持和配合,并要求当地市、县国土局全力配合,使项目顺利实施落地,取得预期成果。

    交流中,国土厅地质环境处负责人对项目组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项目调查工作与规划建设的城市新区结合,对规划建设新区开展重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为城市的拓展、市政重大工程服务;二是探采给合井布置在长年干旱缺水的地区和村镇,避免布置在季节性干旱地区,并通过抽水、注水实验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三是对地下水30年来水质水量的变化情况进行重点调查,为当地应急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的选择提供资料。并希望本项目能对崇左大新锰矿开采造成的水、土资源的污染程度和范围进行重点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西江中下游岩溶峰林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地科院岩溶所承担的二级项目,隶属地科院岩溶所负责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该项目2016年-2018年工作区包括广西崇左市的江州区、大新县以及广西融安县、永福县、鹿寨县等地,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开展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为岩溶地区水资源保障、地质环境安全提供重要依据,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工程;二是开展“岩溶地下水重金属、有机污染防治及污染含水层修复方法”专题研究,提出岩溶地下水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法和防治对策;三是开展“岩溶峰林区地下水地表水频繁转换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专题研究,形成适合岩溶峰林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岩溶所与广西国土厅开展地调工作需求对接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西江中下游岩溶峰林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广西永福县永安乡永富村李园屯实施的探采结合孔成功出水。钻孔深度70米,单位涌水量大于1200吨/天,可解决永富村的李园屯、骑马境、龙光屯等3个屯1000多人的饮水和2000多亩果园和蔬菜基地的灌溉用水问题。

    该孔位位于皇圩1:5万调查图幅工作区,属峰丛谷地地貌,受压扭性断裂构造的影响,谷地呈南北走向展布,沿谷地的走向为寿城向斜,向斜核部发育一条自北向南迳流的地下河,地下水赋存于上古生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和岩关阶的泥质灰岩、灰岩夹页岩地层的裂隙溶洞和地下河管道中,岩溶中等发育,特殊的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对钻孔的定位要求比较高。2012年,由当地水利部门在该村实施的一个抗旱打井找水钻孔,单位涌水量仅为39吨/天,未能满足附近三个村屯的用水需求。当地村民仅靠抽取田地中间的消溢水洞中的浅层地下水进行饮用,卫生条件比较差,急需开采深层地下水供生活饮用。

    “西江中下游岩溶峰林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组在对勘探区进行详细地面调查的基础上,布置了三条物探测线,利用高密度电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大功率充电法3种方法互相对比和印证,经对物探结果进行认真比对分析,确定了钻探孔位。经过将近十五天的钻探施工,钻孔成功出水,用50立方米/小时流量的深井潜水泵进行抽水试验显示,稳定动水位为8.45米,静止水位为5.30米,单位涌水量大于1200吨/天。为查明该钻孔是否在地下河管道上,项目组在上游约1.5千米处的一个地下河天窗内投放示踪剂,80小时后该钻孔中检测出示踪剂浓度,随后出现单峰曲线,由此推断该钻孔处在地下河管道上。在钻探过程中,钻进至5.5米时掉钻,遇一1.5米深的溶洞,结合抽水试验和钻孔周边的地下河天窗的水面深度,推断地下河管道发育在地下5~10米的深度范围。

    该钻孔的成功出水不仅解决了永富村的李园屯、骑马境、龙光屯等3个屯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同时也为评价石炭系下统岩关阶泥质灰岩地层的赋水性提供了基础参数。

    西江峰林区钻孔出水 解决千余人饮水问题